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涉外定牌加工贸易引起的商标侵权纠纷屡见不鲜,不少中小企业因为侵犯商标专用权而遭受巨额赔偿以致于破产的事情一再发生。本文在介绍定牌加工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所产生的商标侵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应有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韩志英 《商》2013,(19):277-277
对于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学术界存在不同认识,实务中却大多按照侵权行为进行处理,但从商标的基本功能即识别功能出发,运用混淆可能性理论和利益平衡方法予以论证,涉外定牌加工并不会在加工方所在国造成消费者混淆,本质上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涉外定牌加工一直是我国商标侵权问题中的争议焦点和热点,本文将围绕最高法2019年HONDA案再审判决,对比最高法的观点变化,分析该判决对各级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在先案例,为涉外定牌加工行业的相关方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在国际条约和我国国内法上没有直接的规定。我国司法机关早期以商标权地域性为基础,认为受托方加工相同产品、贴附相同商标并交付至境外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后来逐渐转变态度,认定受托方的行为属于“非商标使用”,不构成商标侵权。“非商标使用”虽然为认定受托方不构成商标侵权提供了理论便利,但与常识相悖,也难以自洽。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涉外定牌加工案件时,以该理论全面替代混淆性判断,无法精细平衡涉外定牌加工委托方和商标权人之间的利益。我国法院近年考察涉外定牌加工受托方的必要审查注意义务,则是将涉外定牌加工受托方定位为商标侵权的帮助者,这与其倡导的“非商标使用”思路自相矛盾,进一步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应限制“非商标使用”理论的适用,回归传统的商标侵权认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大额资金和独有技术,为他人定牌生产产品成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他们在定牌加工方面认识不足,从而经常会走入侵权行为的误区。因此,在定牌业务中,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坚决不采用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的商标和牌名;对所接受的定牌加工合同,涉及商标,特别是外商标如果是难以把握的,可向工商部门咨询;在国际贸易中的定牌业务中,企业在包装上应刷中国制造,而不能按照买方的要求在商品和商标上注明买方指定的国别。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涉外定牌加工企业蓬勃发展,涉外定牌加工形式的特殊性,使得定牌加工企业因为在加工生产中使用商标的行为经常容易发生商标侵权的纠纷。目前我国涉外定牌加工企业商标纠纷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  相似文献   

7.
定牌加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为我国的出口创汇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定牌加工中对商标使用是否构成侵权引发了业界许多的讨论与争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处理也各不相同,本文旨在通过对定牌加工行为的认识,从贸易方式角度来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实际案件出发,通过对该类纠纷中认定构成侵权的主要案例及主要理由、不认定侵权的主要理由及规定和区别情况加以认定的主要观点的研究,着重分析商标侵权认定的实质要件、"商标使用"含义的理解等法律问题,同时对于商标侵权纠纷中的利益主体、商标地域性及国际贸易分工合作等进行综合考量,提出对该类纠纷的法律适用应当考虑3个方面,包括对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合理解释、工商海关部门行政查处与司法衔接以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