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主要结算货币汇率波动明显,为顺应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市场发展的需求,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2009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后,试点城市逐步增加,到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扩大至全国。但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机制欠缺,以及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分析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这些角度探讨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动态     
《进出口经理人》2009,(8):16-17
香港与内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展开 7月6日,中国香港与内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展开。中银香港当日为上海电气香港有限公司办理向内地的人民币贷款支付服务,香港汇丰银行当日也与交通银行合作为上海环宇进出口公司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专家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展开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及国际化,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并锁定成本,促进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开始,我国先后开展了跨境贸易、投融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六年多来,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不断扩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显著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交易结算中的占比大幅上升,境外人民币存量大量增加,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我国批准建设的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和实现步骤,总结了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自贸区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的创新政策,提出了充分利用自贸区,促进跨境人民币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跨境人民币结算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2009年7月,我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又开展了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后来,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结算业务也从经常项目扩展至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全面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一、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的现状(一)结算规模方面随着试点地区、业务范围的逐  相似文献   

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起源于2009年,经过2010年和2011年两次扩大试点,目前已覆盖到全国,境内所有企业都可依法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外地域扩展到所有境外国家和地区。大连市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东北地区最早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地区。跨境人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8日开始实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截止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全国,境外范围已扩大到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针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本文根据现有政策情况以及自身的体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利弊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外经贸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以来,有效促进了贸易发展,但结算量仍偏小,且地域相对集中,境外可用于贸易结算的人民币存量依然有限,再加上缺乏足够的投资和回流渠道,影响了境外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积极性。应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双边本币互换和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增加境外人民币供给;并通过推动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稳步扩大资本项下开放,增强人民币投资功能,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回顾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汇率及离岸市场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通货膨胀有显著阻碍作用。为更好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配置两方面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及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迅速发展,2013年全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63万亿元,较2012年的2.94万亿元同比增长57%,反映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度飞速增长。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也在逐年扩大,然而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却相对缓慢,人民币结算量与贸易量严重失衡。因此,在今后同中亚国家经贸往来中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结算,这对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趋势不断增强,现已作为我国开展跨境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意在转变我国单纯依靠美元进行结算的模式,转而发展一种以扩大人民币流通渠道为主的,新型贸易结算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7月1日,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内试点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作为境外试点区到2010年6月以来,境内试点地区已扩大至全国20个省,境外地城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扩大至所有经常项下.至此,中国也迈上了主权货币国际化之路.那么为什么国家都热衷于推动本国货币成为世界结算货币,进而取得国际货币发行权呢?中国选择的这条路又有着怎样的前景呢?我将从贸易战与货币战的角度来解答.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了长足发展,增长势头颇为迅猛。根据各期《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供的数据,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不过35.8亿元,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便猛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迅速,业务范围已拓展至全国.发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既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可以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但在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过程中也存在金融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缺少结算货币选择权,人民币跨境结算收付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提出促进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增强结算货币选择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进出口经理人》2011,(6):10-10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的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而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自2009年7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公布实施以来,已经有不少外贸企业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5.
沿边金融中心建设会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影响。文章基于2009—2016年德宏州的数据,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了该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沿边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随后利用格兰杰检验实证研究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沿边金融中心建设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显示,短期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扩大有助于德宏州沿边金融中心的建设,德宏州需要从金融环境、金融规模、金融人才三方面借助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进一步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着重分析比较人民币汇率因素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提出为帮助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摆脱困境,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应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新推广汇率风险对冲工具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彭衡 《消费导刊》2014,(3):65-65
自09年7月东莞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东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成为了商业银行主推的贸易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够加快我国货币在周边国家之间的流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新疆自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近八年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却并未得到最有效发展。现通过分析新疆地区优势所在及近年来跨境贸易情况,进而分析本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情况,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产业升级并调整外贸结构;稳定人民币汇率;扩宽人民币流出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部委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随着中银香港向中行上海分行汇出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款项,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0年6月至11月,累计结算业务3400亿元,是2009年末  相似文献   

20.
肖跃 《现代商业》2011,(15):56-57
本文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贸易项下跨境资金流动(贸易顺收顺差)以及国内流动性的总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进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总量平衡发展且本币结算期限结构与外币结算一致的情况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贸易顺收顺差无影响;在进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量发展不平衡,但本外币结算期限结构一致的情况下,跨境贸易人民结算加大贸易顺收顺差的波动,但对国内整体流动性无影响;在进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量发展不平衡,且本外币结算期限结构不一致的情况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既加大贸易顺收顺差的波动,又加大国内流动性的波动。在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密切关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对国内流动性管理造成的影响,并建议对人民币外债进行规模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