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一度雄踞各大城市黄金地段的班尼路陷入低迷。据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有限公司6月16日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班尼路销售净额为27.5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34%。班尼路及其它子品牌中国内地关店数达到388家,这是班尼路有史以来关店最为频繁的一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门店数量的减少,班尼路将进一步丢失市场。在外资快时尚品牌和电商的双重夹击下,班尼路的没落是传统服装品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严娟娟 《华商》2014,(15):45-47
电商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双面夹击,正把曾经倍受80后追捧的班尼路、美邦、森马、以纯等休闲服装品牌逼向市场边缘。根据班尼路母公司的德永佳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其内地市场关店数高达388家,占到了店面总数的10%。而这也引爆了业内关于老牌大众休闲品牌陷入关店潮的讨论。“关店潮只是这些标榜为‘大众休闲服装品牌’被新—代消费者抛弃的一个缩影。”UTA时尚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大筠警告说:“如果这些品牌还是站在维护原有利益和规模的角度做出一些无关痛痒的改变,将很难抵挡5年至10年从市场消失的命运。”“和快时尚品牌相比,大众休闲品牌原有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另外还面临来自电商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疯狂的石头》在去年着实火了一把,身为影片的投资人,刘德华也为自己代言的班尼路在电影里做了一回嵌入式广告。影片中不仅多次出现班尼路的品牌标志,笨贼的一句:"我这是牌  相似文献   

4.
《商场现代化》2012,(23):2-3
<正>老品牌赶不上快时尚,班尼路、佐丹奴、美斯特邦威、Esprit……班尼路、佐丹奴、美特斯邦威、森马、Esprit……这些曾经被80后热捧名牌,现在已渐失光芒。常逛北京路的人肯定会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名牌旗舰店俨然已变成折扣场,曾经紧衣  相似文献   

5.
胡军华 《中国市场》2009,(46):40-41
看过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人,相信一定记得那句经典的"牌子啊,班尼路"。一句调侃揭开了班尼路的伤疤,昔日代表着流行与时尚的品牌,如今已经成为了"大路货"的代名词。至少,在一线城市,那些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的品牌认知危机已经显现。法国梦特娇、皮尔·卡丹、佐丹奴、真维斯、堡狮龙,这些中国消费者十分熟悉的品牌,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富起来的人身份、地位的标志。虽然如今已经退出一线市场,但仍在二三线市场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这些通过国际品牌代理快速起家的温州商人,在过去的三十年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如今,这些品牌又进行着怎样的"后鼎盛"时期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丁俊杰 《广告大观》2006,(11S):99-101
2007,品牌崛起的历史机遇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指出,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2005年,国家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战略,“品牌中国”运动席卷华夏大地。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7.
吴晓燕  康迪 《成功营销》2013,(1):I0006-I0009
2012年是一个品牌发展旧商业模式的终结年。此前,大多服装品牌更重视商业模式和渠道模式,虽然也做品牌,但主持重“生意”而轻“品牌”。2012年,这些该画上句号了。  相似文献   

8.
徐霆 《销售与管理》2005,(12):108-108,110
“一株”口服液是中国市场上少有的一个历经十数年而依然“健在”的保健品品牌。产品自1990年进入市场以来,几度起起落落。96年后.产品销售进入高速增长期,并迅速由一个区域性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性品牌。到1999年,销售达到高峰,全年销售额接近8个亿,此后销量开始下滑.到2003年,“一株”口服液的全国市场销售额已不足1亿元。  相似文献   

9.
吴勇毅 《商界名家》2006,(5):101-103
在中国白酒市场,早过了啤酒.红酒所处群雄纷争.诸强鼎立的战国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万家争鸣万家齐放”的“群虫时代”——大大小小4万多家白酒厂,十多万个白酒品牌,“一年喝倒一个品牌”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一个月喝倒品牌”也是屡见不鲜。然而厦金醉一个出道不到两年的白酒初出“牛犊”,以提襟见肘的资金,极其有限的市场网络,毫无知名度的品牌,创造福建白酒业一个奇迹,年销售突破千吨,香飘万里,一下子醉倒海峡两岸,成为福建乃至海峡两地白酒业一只黑马。厦金醉的成功。在业界叹为“厦金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熟品牌和名牌,任何品牌的发展与成熟都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包括国际知名的品牌“大鳄”,诸如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在近42年内就曾经三次“变脸”;风靡全球的快餐巨头麦当劳也于2003年4月迎来了50年来的首次品牌“变脸”。品牌“变脸”的本质是品牌重塑与再造,是通过重塑与再造来延续品牌和提升品牌,使品牌更具活力、适应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丁俊杰 《广告导报》2006,(10):33-35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指出,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2005年,国家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战略,“品牌中国”运动席卷华夏大地。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2.
安杰 《广告导报》2004,(6):28-31
历经15年的创业。而只是一个区域品牌的福建“才子”在2003年实现了大逆转,成功跻身国内男装名品牌的行列,在销售量实现100%递增的同时,品牌的增值更是不可估量;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将之称为服装界的一匹“黑马”。其广告语“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在央视热播之后,更是成为酒桌拼杀和职场拼搏的流行语,在升华“才子”品牌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衣着文化”。“才子”品牌到底是如何突围?笔者在这里分五个篇章细数才子的“煮酒”之道。  相似文献   

13.
当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时候,一个南京服装设计师品牌“危中求机”,创造了两个“第一”:中国内地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参加“世界精品品牌展”的服装设计师品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跻身“老佛爷”百货店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相似文献   

14.
《连锁与特许》2004,(B02):30-31
继德克士之后,顶新又推出其在内地的第二个连锁餐饮品牌“有乐和食”日式面馆,而其第三个连锁餐饮品牌“牛乐亭”第一家店也于2003年9月正式亮相京城。“我们不只做德克士一个品牌,未来十年内还要推出5至7个连锁餐饮的品牌。”德克士开发部协理邓仁荣说。  相似文献   

15.
《连锁与特许》2003,(12):20-21
继德克士之后,顶新又推出其在内地的第二个连锁餐饮品牌“有乐和食”日式面馆,而其第三个连锁餐饮品牌“牛乐亭”第一家店也于2003年9月正式亮相京城。“我们不只做德克士一个品牌,未来十年内还要推出5至7个连锁餐饮的品牌。”德克士开发部协理邓仁荣说。  相似文献   

16.
朝晖 《广告导报》2006,(8):45-48
2006年,白沙品牌持续四年单品牌销量第一。站在中国销量第一、世界销量第五的白沙品牌肩膀上,2003年底和牌新品推出,渗透着业已成熟的经营理念,来年即成为在二十元以上价位,年销量突破一万大箱的成长性品牌。2005年,和牌大力推行整合营销,产品市场覆盖率稳健提升。“和天下”、“极品和”成功引爆极品烟市场,成为了2006年中国高档香烟市场的一个亮点。 短短三年时间,和牌在全国市场形成了规模化的销售,成为了中国高档卷烟品牌的又一个标志性符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秦宁  杨静 《中国市场》2007,(9):59-63
2006年,可谓是日化市场的多事之秋,“奥美定”、“爱人葡萄籽”等品牌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紧接着大牌“SK-Ⅱ”的“铬钕门”又迅速跟进,“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四大品牌香港跟风,“高丝”、“丁家宜”等品牌陕西“煽风点火”,一时间消费者对“美丽事业”顾虑重重……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整个行业市场销售额仍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年的日化市场销售额约为1285.55亿元,同比增长10.9%。可见,“美丽产业”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想要雇佣顶尖的人才吗?最好把“雇主品牌”先扔掉吧。不错,对于一个雇佣者来讲,创建一个坚实的“雇主品牌”是赢得伟大声誉的基本条件一一这表明你已拥有很好的产品和服务。许多人将“雇主品牌”视为能否招聘到最好求职者的关键。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吸引和留住最好的人才,往往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变你的品牌建设方略一一由“雇主品牌”转为“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9.
张毅 《销售与管理》2009,(12):19-20
2009年6月30日,在三六一度国际有限公司上市当天,总裁兼执行董事丁伍号感叹到,“我们终于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361°从品牌建立到公司上市,实现这个梦想仅仅用了六年多时间,成为本土成长最快的体育品牌。在这六年时间里,361°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优势赛事资源+强势媒体”的“高空轰炸”战略与网络互动营销式的“地面拦截”相结合的非典型路线。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4,(20):J012-J013
有这样一个白酒品牌,它在江苏地区曾创下了年销售上亿元的销售奇迹,从1997年进入市场,到2004年已经整整八年时间,始终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主导,傲立不倒。这在当前盛行“一年喝倒一个品牌”竞争残酷的白酒市场是非常少见的,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湖北“稻花香”酒。为什么“稻花香”酒在江苏市场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