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论文以1999~2002年国内实施MBO的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三个指标分析了MBO前后企业业绩的变化,发现企业业绩指标平均值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国内MBO的定价模式不合理;公司性质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融资方式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国内缺乏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等。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MBO在国内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收购的实际状况,分析在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特点,总结了中国的MBO在政府、法律法规、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在完善MBO的外部环境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筹资偏好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和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法解释了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结果发现:企业偏好于股票融资并不是因为股票融资成本低,而是因为在内部人控制下,股票融资对管理者约束小,而债券融资对管理者约束性强。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决策技术主要分为损失期望值决策技术和效用期望值决策技术。前者仅以损失期望值的大小为决策依据,忽略了决策者经验能力等主观因素,尽管忧虑价值一定程度修补了其存在的缺陷,但忧虑价值额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后者以效用期望值的大小为决策依据,其中以损失的效用期望值为决策依据的,选择损失的效用期望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以收益的效用期望值为决策依据的,选择收益的效用期望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MBO即管理者收购近几年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实践中MBO存在的诸如信息披露不充分、收购价格不公允、管理者操纵财务报表、融资渠道不畅、关联交易频繁、高额派现等问题.对此,应界定MBO的实施条件,完善法规体系和监督手段,严格规范信息披露,实行公开竟价交易,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探索B2C交易环境下在线消费者建立信任、分享个人信息的效用问题。在线消费者受到企业的道德素养、社会影响、环境保护和政治观点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信任情感倾向,进而愿意分享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在企业的隐私保护策略和隐私声明条件下,消费者将公开个人信息所获得的折扣、优惠券和赠品等作为收益,将信息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泄露、误用和滥用作为损失,收益与损失共存的状态下,引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构建感知价值效用函数。消费者会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权衡公开个人信息后将面临的风险与收益,确定是否确立对企业的信任,并考虑是否将自己纳入到企业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其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MBO是一种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在我国企业中推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只有合理地防范这些风险,才能使MBO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我国实施MBO的风险分析MBO风险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风险来源于MBO自身的特性以及企业的内部机制;外部风险来源于MBO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在因素。1.内部风险分析。(1)收购动机风险。MBO之所以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原因在于通过MBO可以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剥离不良资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MBO是通过充分博弈和股权变更,以新的权益集合体代替旧的权益集合体的一种利益制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颇为严重,许多管理者收购企业的动机并非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试图利用收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来为自己谋利,以致实施MBO后非但没有使企业业绩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严重损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产权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产权状况相比,当前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管理层在收购过程中常常既代表买方又代表卖方,极易导致“内部人控制”。此外,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 Buy-outs,又称为"管理者收购"或"经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s)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通过所融资本购买公司股票(股权)来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及资本结构的金融工具.而当杠杆收购的主体是本公司的管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了管理层收购了.实际上,MBO就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采取杠杆收购的形式,通过大量举债融资,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9.
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博弈结果对于公司治理、尤其是盈余管理治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将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引入盈余管理的博弈中,构建了股东与管理者在盈余管理博弈中的收益矩阵,放宽传统博弈中管理者风险中性的假设,考虑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并通过分析求解,分析股东与管理者在盈余管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结论:企业内部管理效率越高,股东监督手段越有效时,盈余管理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越高,管理者的潜在成本就会越大,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低.  相似文献   

10.
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以现金流作为企业收益的企业价值评估主流方法,基本估价模型有DCF模型、EVA模型和RIM模型。收益法为评估企业价值开辟了一条新的思维模式,使企业公允价值与国际接轨。但是,收益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前提条件,使其在我国评估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参数技术选择方面还是操作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简析我国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一系列完善对策,旨在为推进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发展提出具有针时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公司治理普遍采用公司业绩作为管理层努力的代理变量,而会计盈余又往往成为衡量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这为管理人员作为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利用政策选择操控利润来提高自身报酬提供了机会。公司管理层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和管理层如何对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做出反应向来备受关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改革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为以薪酬操纵为目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考察公允价值在管理层薪酬契约中的作用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MBO)有四个必要条件:目标公司以每股净资产为底价;形成以管理层为主的多元化股权模式;构建"壳"公司作为收购的主体;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沪深两市370家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控制了企业特征变量后,对经理层持股水平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有关经理层持股水平与企业价值非线性相关的结论在我国并不适用,经理层持股水平虽然与企业价值线性相关,但这种关系极不稳定,受样本异常点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负债水平越高以及董事长兼任总经理都会带来企业价值的降低,成长能力越强、上市时间越长越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批判地吸收西方的效用理论,已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或原理的关键。效用是人们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用或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它是商品消费者或人的主观属性,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效用与价值或价格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实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价格(广义)应区分为卖方价格、买方价格与成交价格三种基本形式。卖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价值(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买方价格是效用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效用(指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而形成的效用概念);成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与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其实质是价值和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F公司在实施目标管理法的过程中,通过"制度内目标"与"制度外目标"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目标管理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达到了让员工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的目标,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致力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理性管理者,考虑了投资者非理性影响的决策模型,并依据模型指出,感知到公司股票被市场误价的视野不同理性管理者,基于杠杆约束和股票的市场价格压力考虑,倾向在公司股票被市场高估时,选择股票增发,公司股票被市场低估时选择回购。  相似文献   

17.
强化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能使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企业集团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财务预算的全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才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在选取了中国第一家按照西方模式进行MBO的公司——S公司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结合该公司的财务表现与战略发展,研究了其MBO事件前后管理层的行为与市场反应的关系。有证据显示S公司MBO事件使管理层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管理层借助营业外收入、特殊投资事项等方式进行操作,影响市场对公司的判断,且该公司的财务表现很符合管理层收购后股价先升后降再升的利益需求。这些结论将对国内以后涉及MBO的投资者、公司管理层以及市场监管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基于EVA的薪酬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薪酬激励机制的会计指标偏好于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而忽视了对本公司价值或业绩的评价 ,不能有效保护公司股东的利益 ,而基于EVA的薪酬激励机制能真实反映公司内部信息 ,使管理层更加注重企业的价值增长和持续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Ideally, a product’s price should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xtracting value for a firm and sharing some of that value with customers. Charging less than what is warranted by a product’s value “leaves money on the table”, but far greater long-run harm to the brand is caused when managers charge more than what is justified by the product’s benefi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and firm-level factors on managers’ judgment when setting price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brand managers of major consumer goods companies, we found that manag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charge unjustified prices in environments with less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in business units with a strong technological orientation. Brand strength is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ropensity to overprice, but this relationship diminishes as the brand becomes strong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