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洁 《冶金财会》2010,(12):36-37
<正>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些制约并购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性因素也随之消失。在这个背景下讨论股权分置改革后,为我国并购市场提供的一些机遇,同时分析新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这种制度变革是否对上市公司2006年的股利政策产生了影响。通过对2006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股利分配形式以现金股利为主、整体分红水平提高不多、异常派现行为减少等特征。在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和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在于创建了一个新型的资本市场平台,为资本市场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完成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本文首先从现阶段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发展的特点入手,探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优化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五条基本途径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形成了“股权分置”现象,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序幕的拉开,理论界、实务界以及证券监管当局共同关注的除了对价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全面股改前40批939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以超常收益率作为基础度量指标,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通过对比不同批次、不同交易所和不同板块股权分置改革效率的差别,深入研究了股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质量公司较多的批次存在较高的超常收益率,深市股东平均要比沪市股东获得较高的超常收益,中小企业板的平均超常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解决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国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订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均衡对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政策中性原则与套利分析理论推导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公式,对46家试点公司和进入全面股改后推出的前两批72家公司对价方案进行剖析,认为部分上市公司对价支付比例存在明显不合理.并利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试点公司不合理对价方案获得高票通过的原因。最后,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与成本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于非流通股东而言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揭示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宏观背景,指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刻不容缓,区别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与补偿,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实在的利好,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走势的影响,并对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合理的价格水平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0.
股市公共性: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流通股含权”说、“合同”说等是不能成立的;从政府政策的公共利益出发,提出了股市公共性学说。强调这一学说是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据此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牛能源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以高比例赞成表决的通过,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尽管4家公司的试点在多方博弈中结果不同,各自的当事人感知与反应不同,但这毕竟是市场认可的第一场博弈,无论是直接参与此轮博弈的当事人,还是为试点公司设计方案的证券公司保荐人及管理层,其中经验与体悟都良多。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将国家股、法人股等一些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使得资本市场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发展资本市场的影响十分深远.本篇文章正是基于对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的分析,通过编制股权分置改革指数,并与上证综合指数进行对比,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索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制度背景,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绝对控股结构的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一直存在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而在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中,大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有效限制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不同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和稳定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应成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股权分置是指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其发展演变中A股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不同存在状态。股权分置的存在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为此,证监会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实惠效应”与“未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投资者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值得关注。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划分为两个子事件——股权分置改革宣告和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对1264家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超额收益研究表明:①投资者在两个事件中平均都能获得正的超额收益;②在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惠——对价的高低;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的未来——非流通股未来带来的扩容等:③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均值回归现象。如果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较高(低)。则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会较低(高)。短期内投资者能够从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利.但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全流通带来的市场恐惧.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更是降低了市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股票需求的完全价格弹性这一假设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基础。然而,真实市场上的股票并非是相互替代的,股价与市场供给有关。本文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股票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模型,分析在需求和供给变动两个冲击下,流通股股东的累积超额收益。我们进而利用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计算流通股股东在股改复牌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并分析检验其截面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发现,累积超额收益和远期股票供给量成负相关关系。在控制流通股供给冲击效应之后,我们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和非流通股集中度与股改价格效应负相关。进一步考虑市场时机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本文创造性地度量了股权分置改革经济价值的市场预期,并提供了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前后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股利政策的变动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同时也指出,投资者保护水平能够加强股改之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化工管理》2008,(8):82-85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结束,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是上市公司发展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必须看到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上市公司的所有弊病。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以股改的成功为契机,实行”内外兼修共治”,既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生态环境,减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首次提出融资偏好度概念,并建立了融资偏好度模型,讨论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期望对于其融资偏好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负效应,影响力度与其资产负债率大小相关;融资期望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正效应.因此,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主要是其过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和过高的资本融资期望值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良好高效的资本运营是上市公司发展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我国资本市场的活跃发展,为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运作创造良好条件。再融资作为资本运营的重要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上市公司运用来保证和促进企业的经营和持续发展,因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