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使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河南省投资结构、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河南省投资规模、结构和效率的分析,研究河南省实现投资结构优化、效率提高问题,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河南省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勇 《财会学习》2011,(10):53-54
农村公共投资是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了公共利益对农村经济活动中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资源和要素进行的投资。农村公共投资具有改造传统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功能,为农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投资规模不断扩张,投资渠道日趋多样,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带动产业,通过房地产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规模.但是,房地产业是非生产性行业,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以楼市推动经济是不可取的.而且,从需求方分析,采用修正后的GDP数据.估计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增长的58%,我国正在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资金流不足:一个信用流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纪生  陈琦 《浙江金融》2007,(6):52-52,51
作为世界性难题之一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试图出台各种“支持性政策”予以缓解的紧迫问题,但至今收效甚微;原因固然很多,但分析视角的僵化与思维创新的缺失也许是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掣肘所在。笔者基于信用流决定资金流、资金流失衡导致企业现金流枯萎的分析逻辑,试图从全新的信用流视角阐明,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传统解释既含某些理论“盲点”,又具诸多实践“误区”——如淡化了企业应收账款过快增长与投资规模盲目扩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在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增长、而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投资规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应尽快转变大投资规模的认识 投资规模是以投资率的大小来衡量的,即投资率越高,投资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过大或过小的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都是不利的,投资规模如果过大,则会带动工业生产过快增长,需求扩大,从而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社会需售物价总水平指数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反之,规模过小,则经济运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在出口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因周边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使这一可能趋弱情况下,扩大内需,增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势必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选择。而房地产业既可增加投资,又可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主动参与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发展中国家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投资的状态,而是可以直接投资,且投资规模与对象不受限制,当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备受关注,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引起重视,认真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创造就业、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几种类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外资成为我国经济外向型发展的核心元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为需要资本的地区或国家带来有效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效益。外资企业在东道国通过高增长、高出口、高工资和高生产率等方式使得本地企业同样享受了技术溢出的福利,促进了  相似文献   

9.
投资规模通常以投资率(即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我国投资规模到底摆多大才适度,这既是一个理论有争议的问题,又是实践中棘手的难题。 一、关于投资规模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适度的投资规模?理论界争论多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应该说,适度的投资规模必须服务于经济增长目标。“发展是硬道理”,当今中国诸多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有效解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内、外失衡所共同引发的。因此,必须从解决国内经济的不平衡着手,即立足于提升国内居民消费能力,逐步降低储蓄率,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宏观财政政策有需求管理和供给调节两种,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一般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应是供给调节型的,这种政策致力于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提高社会的产出能力,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供给决定型经济。消费作为一个政策变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短期内应采取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仍应选择供给调节型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对于经济增长是否适度的问题已成为经济界关心讨论的热点。1994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幅度比1993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但由于1994年我国的通胀率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点,因此不少人认为我国的投资规模仍然过大,主张要降低投资率以控制通胀。对此,本文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3.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型期的内蒙古不应简单否定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而是应当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出发,在肯定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摒弃传统的单纯追求投资规模扩张的“外延增长”战略,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结构转型相结合,逐步解决投资来源单一、投资结构失衡、投资方式粗放和投资率偏高等问题,通过提升投资驱动质量,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鹏  罗晓英 《中国外资》2023,(16):81-83
<正>研究表明,抵扣式税制可以实现不同市场同类企业收益均等化,降低税率,扩大税基,增加社会效益。值税征收规模对公共收入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增值税与经济增长呈现了并不显著的负相关。而“营改增”实现了宏观减负,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征税权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收入仅占其GDP的15-20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的这一平均值约为GDP的40个百分点。在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之前,  相似文献   

15.
贺磊宏  李华轩  李冠 《时代金融》2013,(12):109-110
考虑FDI作为一种资本或投资形式,从而把FDI作为一种与国内资本、劳动力并列的要素,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研究FDI对引入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引入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发展中国家引进FDI的基本理论——"缺口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然后基于索洛模型实证检验了FDI对长沙市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得出了有利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角度来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在条件收敛方面,公共支出变量加速了经济的发散,说明公共支出政策并没有促进各省经济的均衡发展。从各省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公共支出增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但是各省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与发展》2005,42(1):38-39
在接下来的30年中,全球能源体系将会如何发展?国际能源机构(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其《2004年世界能源展望》中描绘出了一幅清楚的画面。如果各国政府坚持当前的政策,到2030年能源需求将几乎上升60%——其中需求增长的2/3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更为迅速的经济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11个发达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198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发达国家,汇率升值具有扩张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汇率升值具有紧缩效应。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中国,应该采取更加谨慎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这样一个财政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发展中国家,强调和强化公共支出的总量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管理角度讲,公共支出总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按照现代经济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本质要求,推动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创新,探索支出总量的有效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信贷政策是经济转轨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要宏观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是可以相分离,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产品,但其生产可以外包给私人部门负责,以提供仃效的公共服务或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基于该理论,信贷政策作为中央银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也可以实现生产与提供的分离。本文分析了信贷政策产品化的必要性,实施信贷政策产品化的经济效果,我国信贷政策领域的产品化实践,并对未来我国可以实施信贷政策广品化的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