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窗     
国企改制上市国家可不控股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最近指出,目前在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时(含公开募股上市的股份公司),国家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选择地放弃控股地位,允许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控股。据介绍,有关部门曾经发布文件,要求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时,必须保证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实际操作中,已经不再执行这“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按照“有进有退”原则,根据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总体方针和具体的产业指导目录,决定国家是否要在新公司中保持控股地位。久前国家经…  相似文献   

2.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6,(19):30-32
走进广东国润酒业有限公司余伟雄总经理的办公室,一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条幅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条幅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余伟雄转行卖酒的豪气和追求。三年卖酒经历,余伟雄和国润酒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酒业营商之路。  相似文献   

3.
《商界名家》2005,(9):55-57
上汽与罗孚“失恋”之后,吉利集团曾经“热追”了罗孚一段时间。不过可能因为吉利集团实力有限,双方最终没有任何结果。早在几年前就与罗孚“眉目传情”的南汽再次站了出来,这一次,它没有瞻前顾后,唯唯诺诺,而是整体并购了罗孚汽车,包括罗孚、MG以及发动机莱科宁供应商Powertrain。  相似文献   

4.
分拆联想     
艾伦 《新财富》2001,(4):72-78
柳传志说:“前两次重组都是危机关头,九死一生。这次则是我第一次主动的战略转型。”有观察家说联想最有可能去美国上市,可望成为,“世界500强”的是“联想控股”。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2002,(8):52-53
现在人们关注的“外企上市”实际是聚集在那些外商绝对控股的企业上,尽管我国已有一批外资企业实现了上市,但那些真正由外方控股的外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还有待今年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三联竞争力》2007,65(8):13-13
6月22日,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华控股”)正式获得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完成了一个新航空公司成立开飞前的最后一道程序,同时其整体海外上市的计划,也到了最后关头。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STP)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在纽交所上市的先例,无锡尚德也一跃栖身全球光伏产业前5强。借助“热得烫手”的“阳光”事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施正荣以26.4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  相似文献   

8.
利润的增长让李书福尝到了向上走的甜头,但并不能减轻未来的风险金秋9月,中国民营汽车制造商吉利集团以一个强有力的利润增长率,回击了外界对它的种种质疑。根据9月19日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公布的2006年半年报,截止到6月30日,其控股的浙江吉利和上海华普两家公司销售量增长60%,达到91953台,总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9.
《新财富》2007,(5):58-64
1 杨惠妍455.1亿元 碧桂园控股 2004-2006年,碧桂园每年的营业额及纯利的复合增长分别达56.5%及141.1%。2006年集团收入达79.41亿元,净利润为16.73亿元。2007年4月,碧桂园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售24亿股,占总股本的15%。必胜公司持有95.2亿股,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扬国强之女杨惠妍则100%持有“必胜公司”股份,她持有的股份,占碧桂园控股上市后总股本的59.5%。若按4.78港元的招股价中间值计算,杨惠妍身家超过400亿元,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富。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04,(6):119-119
我们以中国绿色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绿”)在香港主板的上市发行为例,来解析如何利用投资者关系管理手段处理小型股的PIO。  相似文献   

11.
一碗拉面能有多少“技术含量”?味千(中国)控股行政总裁潘慰却能让拉面实现“数字化”,并且成功上市。10年时间内。她已在这个“低端行业”迅速积累了近50亿港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搜房 《市场周刊》2010,(12):30-33
2010年9月17日,搜房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房地产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答谢长期以来支持搜房的VIP客户,”2011中国地产全球行——搜房控股客户答谢、交流.考察”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前期环节.“2010搜房控股客户答谢私人晚宴”南京站2010年12月21日在索菲特钟山高尔夫大酒店召开,搜房控股董事长莫天全先生也亲19来到南京,并接受了主流媒体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05,(2):81-81
“我们计划今年4.5月份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额可能是12亿美元。我们已聘请普单水道自青2004年时审计工作,上海方达律师事务所和一家美资所也将而我们进行法律结构的重组。”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分公司总经理江南春表示,“现在,我们还与各国际投行保特密切接触,希望从对务审计到法律结构方面部能满足上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彤 《商界》2007,(2):130-135
为人高调的狂人李书福—反常态,不声不响地借道国润控股,为民营企业树立了一个借壳效益最高的标杆和样本。有意思的是,借壳上市这种为众多企业家不屑的非常手段却被李书福一玩再玩。2006年底,他又以相似手法成为英国锰铜的第一大股东。  相似文献   

15.
长江控股(四川长江包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四川长江包装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原股票简称“长江包装”、“ST包装”,600137),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工业企业,上市之后,令人遗憾地走到了危墙之下。然后又饥不择食,卷入一场悲剧性的资产重组,使公司重又陷入危机之中。从昔日辉煌到百孔千疮  相似文献   

16.
联想控股频频“买酒”?与其计划在2014年到2016年间整体上市的目标不无关系。 农业投资板块的管理难度甚高,需要资金、渠道、大系统规划……缺乏积累的联想控股如何把控?  相似文献   

17.
马建威  李薇益  黄文 《商业会计》2023,(3):47-51+63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就公司绩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绩效发展水平不同,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侵占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良好,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上市公司会出现“掏空”现象;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一般,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更支持公司发展;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非常差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使得上市公司出现掏空问题;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再融资所要求的条件,控股股东会降低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水平,以便于对公司发展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8.
赵宇华 《商业时代》2006,(10):54-55
本文通过对金字塔组织体系下子公司上市问题治理机制和缺陷的文献回顾,指出彻底摧毁子公司上市的组织结构安排,形成透明的股权结构,再辅之以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制度建设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根本措施,并以英美为例进行介绍,以期为解决我国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07,(5):144-148
2006年,明金星的大众食品控股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此前,大众食品虽明为香港、新加坡两地上市,但香港市场的成交量极度萎缩,融资功能无法发挥。明金星早期是医生,在1993年通过医疗设备贸易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20.
王文正 《浙商》2010,(14):76-76
6月18日,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举行的“吉利集团资助荣宁教育签字仪式”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扶贫基金会会长孔祥有将荣誉牌匾授予吉利集团。吉利集团此次捐助资金350万元,300万元用于景宁县职业高中建造校舍和购置教学设备,50万元用于在景宁大涤乡幼儿园教学楼和学校设施的修建。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