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吕萍 《大经贸》2004,(10):48-53
王老吉药业的前身是始创于1828年的“王老吉药厂”。王老吉凉茶有“药茶王”的美誉,是凉茶极品,畅销海内外市场。王老吉是“中华老字号”之一,近年来,王老吉药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销售额连年递增,年增长速度超过25%,是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50强之一,成为资产优质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已有175年历史,被公认为凉茶始祖,20世纪50年代初,王老吉药分成两支,一支发展为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药业),主要生产王老吉颗粒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后人建立香港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消费者发现加多宝的电视广告中不见了"王老吉"的字样,而部分户外广告也由原来的"怕上火喝王老吉"改为"怕上火喝正宗凉茶",并在显著位置突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字样。随后,加多宝发布声明称,红罐王老吉凉茶产品启用新包装,是让消费者正确识别加多宝的正宗凉茶,保护正宗凉茶的单一性和纯正性。  相似文献   

4.
2011年鸿道集团已预料到自己无法获得"王老吉"的商标权,从2012年起,鸿道集团开始全力打造全新的"加多宝"凉茶品牌,从零开始创造品牌奇迹。2012年9月,《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委托北京零点调查结果显示,喝过凉茶的消费者中,70.4%的人已经知道了"原红罐王老吉凉茶已  相似文献   

5.
梁美丽 《中国市场》2010,(27):34-35
凉茶饮料是目前上升势头最猛的中国特色饮料之一,而王老吉更曾被誉为"中国的可口可乐",然而新近上市的娃哈哈金银花凉茶,用金银花取代了夏枯草,成为新凉茶的典型代表,引起了市场极大的关注,大有新凉茶取代老凉茶之势,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6.
李莉 《广告导报》2005,(1):27-30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7.
袁洁平 《中国广告》2014,(5):105-107
正"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是加多宝公司在2003年为其租赁的品牌"王老吉"生产的红罐凉茶宣传推广活动与广告公司合创的,但自2012年"王老吉"品牌被广药集团收回后,广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继续使用"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作宣传,于是加  相似文献   

8.
加多宝用"正名"、"造时"与"取道"这三个策略,取代王老吉成为了凉茶第一品牌。而在加多宝时代,王老吉应该"比附与建渠"、"取道"和"重新定位"的策略,争取与加多宝凉茶并立于凉茶市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凉茶业一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预测到2010年末,中国凉茶产销量有望达到6000万吨,成为世界饮料业新兴力量。但是繁荣发展的背后,中国凉茶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红罐"王老吉"一枝独大,盒装"王老吉"紧随其后,其它众多凉茶产品都只是在苦苦挣扎,暂时无法对红罐"王老吉"构成竞争,有的产品甚至不得不退出了凉茶市场。笔者以自己多年"王老吉"的推广经验,认为后进者的失利主要集中在后进产品定位模糊及营销渠道建设不足两个关键问题上,并分析了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凉茶后进产品的重新定位及渠道建设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鸣 《广告大观》2005,(1):80-83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1.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6,(24):58-59
2004年,凉茶在领导品牌王老吉的带领下异军突起。2005年,广东凉茶形成了王老吉一马当先,邓老、宝芝林、黄振龙紧随其后的品牌方阵。并且,伴随凉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2005年凉茶市场销量同比2004增长数倍,市场容量达到50亿以上。  相似文献   

12.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伴随着这句广告语,王老吉凉茶的知名度与销量也一飞冲天,坐上了国内饮品行业的头把交椅。但自2010年,"王老吉"商标之争却让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很上火"。两家凉茶龙头企业在渠道、产品、价格以及商标层面上数次法律上以及市场上的博弈以及发生了数十次之多。本文就加多宝和王老吉在北京市场价格,通过实地调研的数据结果,理论化的分析两家在产品价格这一面对消费者最直接的层面在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下是如何博弈的。  相似文献   

13.
<正>12月3日广州医药集团宣布与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真功夫"达成战略合作,"王老吉"凉茶正式进军餐饮渠道。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表示,未来广药集团将在"大南药"、"大健康"两大战略的双轮驱动下,明年将实现500亿元销售目标。2020年,销售将达到1500亿元。"大健康":明年"砸"20亿捧王老吉广药集团2013年将投入20亿元用于王老吉凉茶的营销费用,销售额预计可达100亿元。同时,广药集团还现场与  相似文献   

14.
《粮食流通技术》2016,(21):127-128
正2016年11月1日,国内两家凉茶生产龙头企业——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厮杀",在鏖战数年之后突现出现转折:加多宝开始全线收缩。但对中药材行业来说,最为关注的则是,这一转变是否会对相关凉茶原料行情产生影响。中药材天地网调研显示,目前的"凉茶风波"尚未波及相关原料需求。  相似文献   

15.
凉茶市场近几年在红罐王老吉一枝独秀之中沉寂了下来。凉茶行业由前几年的万舸争流变成暗潮涌动,之前被红罐王老吉打倒的和其正凉茶痛定思痛,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重新规划,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方式,避敌锋芒,再战江湖,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心态开拓市场。经过约一年半的时间,终于超越盒装王老吉跃居凉茶市场第二的位置。笔者认为:和其正凉茶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对凉茶市场的重新认知和市场推广的差异化上。本文通过对差异化进行研究,希望能给其它的凉茶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打官司到"打架"、抢渠道,凭着"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红遍大江南北的红罐凉茶的争夺战不断"上火"被誉为"中国商标第一案"的"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纷争,并没有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一纸裁决书而告终,其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从打官司到"打架"、抢渠道,凭着"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红遍大江南北的红罐凉茶的争夺战不断"上火"。  相似文献   

17.
袁婕 《现代商业》2011,(31):50-53
说起凉茶,人们首先想起的应该是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众多老字号中,王老吉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国际性民族饮料品牌。  相似文献   

18.
李毅彩 《现代商业》2013,(17):66-67
中国凉茶行业的第一品牌东莞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罐装“王老吉”凉茶在2012年5月更名为“加多宝”凉茶品牌。更名后的加多宝凉茶,在短短的半年内不仅品牌认知度遥遥领先,且仍然是终端销售最好的凉茶品牌产品。本文在分析了加多宝在更名后所采用的营销策略,认为其在品牌宣传上采用了借助于消费者“怀旧情感”的营销策略,极力打追加多宝=王老吉的情感认知公式,继续维持原有的强大销售渠道覆盖,从而实现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王老吉”到“加多宝”的顺利转换。  相似文献   

19.
连陀生 《中国市场》2007,(33):62-63
<正>王老吉在凉茶市场上一枝独秀,但行业第二品牌的可能出现,仍将是王老吉的心腹大患。"怕上火,喝王老吉"疾风骤雨般在我们耳边响起,从中央台到各省级卫视。在各渠道终端也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随之"王老吉"的销量从1亿到10亿,再到25亿,"王老吉"以火箭般的速度飘红全国。"降火"这个功能饮料的细分市场被点燃了。  相似文献   

20.
王老吉凉茶本来是针对广东温燥水土开发的区域性药饮品牌,一直以来表现平平,经过重新定位:上火请喝王老吉,从原本属于矿泉水、可乐、果汁等饮料的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消暑”小功能中实施侧翼抢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去火凉茶饮料市场。2005年,王老吉销售收入高达25亿元,成为这个新市场的领导品牌。这些都是娃哈哈、可口可乐们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