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盛,对传统的翻译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历史时期的产物,其本质是女性主义者的一种言语行为和政治抗争.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忠实观”的束缚下,“隐形”和“透明”是译者所要遵循的规范,也是其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走到了一起,译者主体性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别样的风貌。从翻译理论到翻译实践。女性主义译者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对原作的再创造 ,就必然存在叛逆。创造性叛逆不是误译。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是翻译中的删减、增加和意译。这在诗歌翻译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文化内涵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理论上看有其必然性,从实践上看有其可行性。但是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通过对“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的阐释来认识和协调“忠实”与“叛逆”的矛盾,以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忠实”标准,把握“创造性叛逆”限度。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在中文译本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并发展为一大思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从一些重译例子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研究的一次进步,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念,回答了“是谁,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为哪些读者而重写的”这样一个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译者的主体性地位近年来逐步受到译界关注,而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可以说是与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分不开的。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科技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科技翻译同样凝聚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科技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再现原文的最佳关联,是为了达到对原文更高层次的忠实。  相似文献   

7.
译者主体性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开始出现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把文本和语言看成是彻头彻尾的同质关系.无形之中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意义生产过程中尽量突出女性的主体性或在翻译中以女性意识驾驭文本:而后殖民主义译论认为译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模仿者,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应该主动地把握和占有原文。  相似文献   

8.
女性和翻译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各自领域的边缘地位,但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女性正是借助翻译这一平台使自己在书写世界里有了一席之地,并以"改写"、"译者序"、"嵌入"以及"干涉主义"等方式在译文中释放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观,从而使翻译成为女性主义者争取男女平权的一种政治活动。近年来盛行的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论和实践都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女性与翻译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女性主义思潮作为后现代思潮之一又对传统的翻译理论提出了质疑,虽然它本身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女性主义翻译家在翻译活动中凸现女性语言的实际操作过程,无疑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两性观念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操纵理论在操纵学派、后殖民主义翻译和女性主义翻译三阶段的发展中,有了理论实质的变化,体现出了不同的社会权力之争,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反映出了社会矛盾的变化及转移.这些变化对于之后的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而且对于今后的翻译实践也有着相当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不容忽视。诗人庞德所翻译的中国古诗明显不符合传统译论“信”的标准。其创造性的翻译体现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是庞德对文学翻译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翻译学界对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关注。译者是最核心的翻译主体,其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对原文的原封不动的复制,而是充分发挥创造性,在"忠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叛逆"。在科技翻译中,译者也可以而且必须进行适度的叛逆,使译文不仅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而且能够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若能使文章在平实中增加几分美感,则更是不可多得的科技译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简·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三个主要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简和莎拉的人物性格的分析,初步阐述了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的两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地位,通过对《威尼斯商人》女主角鲍西娅成功选夫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莎士比亚嘲弄了男尊女卑的两性观。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牵涉到原作,译者和读者。由于译者的差异和历史,文化等原因,完全的忠实是不可能的,所以“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阐释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创造性叛逆”的其合理性及其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陈芸这位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很罕见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的外在和内在根源.陈芸的悲剧不仅在于她生不逢时,还在于其极具个性,同时暗示了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妇女实现真正解放所面临的困难,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沈复女性主义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尝试从比较文学译介学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出现的创造性叛逆,并分析了它的 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引发了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关注并论证技术的控制问题。本文从女性主义技术观的视角,分析技术的失范及不可控的原因,并从女性视角探索对科技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危机与女权运动和女性本质间的复杂关联性。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严歌苓作品《扶桑》中的人物关系,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美国华工生存状况来揭示对妇女(以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压迫与对自然的掠夺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的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后造就了一批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和翻译家。丁玲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具有女性意识,最早认识到女性命运,树立自觉性别眼光的作家。笔者认为,丁玲在其早期创作的日记体裁的小说《莎菲女士日记》中所透露出的大胆的女性意识主要是借助于她创作的语言风格。本文从原作及其英译本的语言风格角度入手列举原作与译作的若干例子来解读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