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价值急速提升,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城市土地收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规范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模式,以期对促进城市土地市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地非农化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  兰春玉  高强 《中国物价》2014,(3):85-87,91
本文利用2004—2008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阐述了2007年我国农地非农化的收益分配格局,即农民仅获得土地收益的3.79%,地方政府获得15.96%的纯收益,中央政府享有30%的土地收益,此外中间蒸发费用高达土地收益的50.25%。面对现有的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格局,本文提出了改革现有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几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存在寻租、侵占公共利益、收入分配不平衡等一系列土地问题。基于制度偏好和行为选择的解释,形成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转型时期财政制度的缺陷;因而,了解现有土地财政问题与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变革,而相应的解决方法也应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土地租税费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的产生,土地市场也日益有了雏形,但土地市场价值体系扭曲严重,尤其地租地价、土地税收、费非常混乱,有不少误区。实践中也未形成一个地租、税收、费用三种经济杠杆调节土地收益,相互联系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分析了有关地租、土地税收及土地收费三者关系,提出城市土地地租、税收、费体系的调整与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是引起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的重要根源。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造成土地所有权收入被政府获得,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造成本应属于全民获取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被国有企业获得,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缺陷使得本属于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收入被少部分人获得。这些都是影响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深层次问题,未来应该从制度根源上进行改革,不断完善产权制度,从根源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琦  王昊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4):53-58,115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令世界瞩目,但从理想目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看,目前显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功绩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但从权益公平化及改革成果共享化的角度看,很显然,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困惑。一是土地权利非公平性:二元土地制度下的城乡差异依然严重;二是显失公正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扭曲的收入结构日趋严重;三是体制的缺位与错位:政府职责定位的混乱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四是土地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冲突加重;五是农地流转与城市土地储备: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反向逆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土地改革的深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土地的增值收益主要作用在农民、开发商与政府之间,其中农民的收益最少。而土地的发展权是保障农民利益和财产的重要权利。以土地的发展权作为发展主线层层协调的制度模式建立好农民、开发商、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才能惠及农民,更好更快地推进国家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形象表述,其实质是寅吃卯粮。它的形成与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城市发展和政绩考核等因素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虽然有利于城市建设,但推高房地产价格、降低调控政策效果等弊端十分明显。解决土地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地方税源,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就越明显,居民收入占比会随之走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会上升.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恢复其公共部门的职能,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土地市场的特点,从而分析政府在土地市场管理中行使职能时所存在的问题,而后对政府在土地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从而明确政府在土地市场的规范、管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规范政府的行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市场,使得我国的土地市场有序、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对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现阶段要加快培育和完善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处理好不同所有制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关系,调节好收入分配,防止和缩小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张宇 《新财富》2004,(10):67-68
土地有偿转让收入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其主要用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在过去5年中,这一收入从1999年的114亿元增长到2003年前9个月就达到了1376.13亿元。这得益于土地二级市场的迅猛发展,2003年我国市场化配置土地的面积较1999年增长了51倍。  相似文献   

13.
土地租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租、税、费是政府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三种形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租税费制度中存在的名实不符、结构失衡、相互重叠、内外不统一以及制度缺陷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规范土地租税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8)
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体制只注重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者身份,而忽视了国家的矿产资源所有者身份;只注重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而忽视了国家的民事收益职能;只注重国家的矿产资源收入二次分配,而忽视了国家的矿产资源收入初次分配。其治本之道,就是要从改革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出发,健全矿产资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15.
《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第六章主要规范企业的收益分配。所谓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何在投资分红和再投资之间进行分配,《通则》从企业收入管理、股权投资收益的处理、年度亏损的弥补、年度净利润的分配以及其他要素参与分配等几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及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瑞 《财贸经济》1994,(6):54-57,61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模式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按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思想,建立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合理的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必须从"土地所有权二元制和户籍二元制"入手,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与制度桎梏。适时实行集体土地国有化改革,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通过试点做好相关具体政策安排和过渡性安排的顶层设计,将土地国有制度具体化,有利于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8.
高瞻 《商》2014,(39):65-65
“土地财政”模式造成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过度依赖从土地及相关产业获取的收益,对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居民和社会均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法等系统研究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形成原因,探讨其形成机制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第六章主要规范企业的收益分配。所谓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何在投资分红和再投资之间进行分配,《通则》从企业收入管理、股权投资收益的处理、年度亏损的弥补、年度净利润的分配以及其他要素参与分配等几方面做了具体规定。一、企业收入的管理收入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以及投资者、经  相似文献   

20.
现行土地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缓解财政矛盾而基于现行土地制度做出的现实选择.现行土地制度自身的二元性所导致的房产市场静态的二元性,在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干预过程中动态地更加分化,成为阻碍产业平均利润形成以及满足产业市场需求的根本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