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研优势及市场优势等。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科学规划;优化产业转移的引资环境;加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实施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为西部内陆型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四川省江油市为例,基于人口—产业—空间的三维分析角度,分析了制约西部内陆型城镇的三大动力困境:人口红利异地释放的"要素流失陷阱"、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空间无序杂乱的"混沌格局",并提出了破除动力困境的发展路径:人口就地城镇化优势的再造路径、本地根植性产业体系的重构路径、竞争性空间格局的重塑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具有明显的资源和成本优势的西部地区,地区产业资本收益率却存在明显的东西递减现象的原因,提出只有提高产业组织效率,使潜在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利润,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自主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并且由于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东部地区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西部成为必要。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潜在的市场优势又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东...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加速发展,我国东部产业升级和西部大开发形式下,如何更合理地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对于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合理地承接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局部均衡理论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针对2003—2016年30个省级区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从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影响农民工城镇就业的空间特征。空间相关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阶段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不仅抑制本地区农民工城镇就业,对邻近地区农民工城镇就业也起到抑制作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因农民工人力资本、人均实际GDP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前,东部地区已基本跨越门槛值,实现环境保护与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双重红利;而中、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由于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滞后,部分省级区域仍处于门槛值以下,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加强环境保护与提高农民工城镇就业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现象的出现及其成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竞争优势,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及理论界的广泛重视。我国西部由于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产业集聚仍停留在分散、零星的层面。如何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区位特点,设计出能充分发挥西部产业优势,推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集聚模式,急迫而重要。  相似文献   

8.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能游离于国家经济大环境之外,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西部地区来看,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发展的主动,必须要充分利用、挖掘、提升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这有利于从整体上增强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一、西部地区从比较优势出发构筑竞争优势的必要性有比较优势不一定真正有竞争优势,但有比较优势有利于培育、创造出竞争优势。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争取在国际国内分工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必须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阐述西部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女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帮助西部女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切实为高校女大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多视角的就业理念,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实现在就业领域中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无锡打工七年的李树旺决定返回农村老家。谈及返乡原因,他说:“这几年家乡发展迅速,为我们返乡人员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而且我有在城市工作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自己微弱的能量,带动更多人就业。从外出闯荡到返乡创业就业,从“体能型输出”到“技能型就业”,众多像李树旺一样的外出打工人决定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近几年,各地乡村凭借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培育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孕育更加广泛的就业空间,正持续吸引外出青年人返乡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日益弱化,就业艰难和失业危机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实施什么样的产业路线以促进就业?这个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当前占据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劳动力丰富廉价,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人口就业,因此应推行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当前应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樊枫  岩钧 《现代质量》2002,(7):44-45
西部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西部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地位。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的战略,是进一步贯彻中央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时指出,新疆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的转换,是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新疆的发展成为西部区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无水港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西部建设无水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西部无水港建设的具体措施,即保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持续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建设服务区域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站式通关的西部无水港.  相似文献   

14.
街道空间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公共空间,对产城融合和创新氛围营造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证研究区域,以就业人群为特定研究主体,通过对代表性企业的第一手访谈和实地调研数据编码的研究方法,归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业人群对街道空间的需求特征,为建设符合创新突破发展阶段的新型街道活动空间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5.
范珍 《物流技术》2012,(9):33-35
论述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无水港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西部建设无水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西部无水港建设的具体措施,即保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持续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建设服务区域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站式通关的西部无水港。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中型城市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优化这些城市的产业承载空间,需要在明确引进产业是当前空间拓展主动力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引进产业类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分类推进不同城市的产业承载空间调整,通过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建设卫星城和新区、调整行政区划和完善与此适应的体制机制等,促进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人力资源就业结构的变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率偏低;第二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就业率偏低。西部地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平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自2004年实施以来,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市积极推动产业优化与转型,2004—2008年是北京市产业转型与产业布局变化较大的时期。利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各街道及各镇为空间单元,分析了北京市2004—2008年的就业密度空间特征,研究揭示了近几年北京市的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总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为单中心扩展,中心城的吸引力仍然十分巨大,南北空间分异明显;从各产业的就业密度演变特征看,北京市制造业向郊区扩展的趋势明显,服务业在中心城更加集聚。最后,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重组的演化趋势与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13,(1):38-39
受东部挤出效应和西部拉动效应的双重影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形式。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省,近年来在紧密结合新的发展形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方面进行的成功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工作思路上,及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调整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和扩大省内转移就业;在岗位拓展上,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注重利用新产业开辟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强化服务上,顺应产业发展新形势,突出抓好技能培训、岗位维权和基础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楼市》2006,(15)
杭州写字楼的西部力量包括:黄龙商务区、文三路IT信息产业街、三墩科技园商务区以及天目山路—西溪路商务区。由西部力量带来的思考:黄龙商务区的传统高档写字楼如何升级产品和经营,以吸引更多境外优质现代服务业的进驻?热闹而拥挤的文三路IT信息产业街,面对企业的外逃,如何在局促的空间中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谋求更广阔的发展?杭州的三墩能否实现郊区化办公的理想?独栋办公楼能否给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天目山路—西溪路区域能否自成体系,打造出杭州最具生态环境的办公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