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人语院〈br〉 随着近年《老男孩》《一触即发》《一部佳作的诞生》等微电影作品的爆红网络,微电影这种新的电影形式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大学校园,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随之,各大学都开始举办微电影比赛之类的活动,一大批由学生制作的校园微电影作品涌现出来,其中不乏佳作风靡校园,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陈啸 《消费导刊》2012,(7):137-137
在微时代下,微电影以其短小精炼的内容,吸引了众多受众,它带来了一种新的电影创作形式与受众观影模式。本文从微电影的传播过程入手以了解微电影的传播特征。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微电影的概念探析,二是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三是简要探讨了微电影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李桂辉 《华商》2012,(2):88-88
在一部最新的网络小说里,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婚诞女、薛宝钗嫁给江湖一流高手金宝、林黛玉之女与薛宝钗之子费尽曲折终成眷侣……对于熟读《红楼梦》的红迷们来说,这是否是耸人听闻?读者亦莫衷一是:颠覆历史?架空《红楼梦》?穿越古今?叛逆人生?如此“新潮”的创作可谓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浅谈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微小说、微博、微信的等微事物出现后。微电影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成为微时代中微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201O年由吴彦祖出演的《一触即发》成为中国微电影的处女秀,随着凯迪拉克的微电影的一炮而红,佳能、三星、JEEP、凡客等知名品牌也相继推出自己定制的微电影,同时由于网络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等视频播出平台纷纷推出微电影项目,微电影犹如一场风暴袭来,一下子成为了网络受众、企业品牌乃至广告公司的“新宠”。本文通过对微电影概念和商业价值的分析,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生存之道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5.
“5W”论微电影(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莉 《成功营销》2012,(7):42-45
正2012年营销界有个热词叫"微电影",热到什么程度?不做微电影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营销人。微电影到底有多神,为了微电影而微电影还是为了品牌而微电影?其实有得可选。自从那部自称是史上第一支微电影——凯迪拉克携手吴彦祖拍摄的《一触即发》推出之后,微电影浪潮果真是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有2000部微电影诞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价值?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纳人公司战略与管理?如何在环保诉求下获得绿色收益?教育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2013年12月2日,英特尔中国公司发布的《根深枝茂持续之道——英特尔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圈建设白皮书》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从业者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分享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简曰 《国际广告》2011,(7):110-113
2010年底,一部90秒的“动作大片”引起圈内外关注。国际导演、一线明星、谍战等好莱坞大片的元素一个都不少。它就是凯迪拉克与中影集团联合推出的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随后,不到半年时间,电影圈、网络视频领域,以及营销圈推出的商业及非商业微电影繁茂而生。  相似文献   

8.
从2011年台北电脑展COMPUTEX至今,英特尔推出超极本的概念已经两年了。期间,英特尔做了大量的营销活动,《福布斯》杂志曾报道:“英特尔如此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堪比美国大选”。这些努力的确收到一定效果,超极本去年的品类认知度达到83%。但是,超极本的实际销量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单一个体从出生伊始就根据自我与社会各群体、个体接触的经验构建起的对社会独有的理解。建构主义营销观认为,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内邵,而是人际互动的结果,都是知识、文化、历史的再次建构。微电影广告把品牌、产品通过故事和流动影像包装、传达,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平台免费传播。据目前形势可以发现,微电影广告的受众主体为年轻群体,其内容的时尚、新潮,这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地位在年轻人的购买决策中影响大为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广告营销中,情感诉求在特定的情境下、针对特定的商品往往比硬推销的理性诉求广告效果更强。因此在微电影广告营销的互动中对于建构主义的最好实践就是使用对话,创作迎合广告受众的情感诉求,与广告受众进行基于建构主义社会互动观的对话互劝。本文旨在从建构主义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分析基于建构主义角度微电影广告如何剖析受众,利用情感诉求实现广告的延伸影响力,以及这种作用的深层原理,继而进一步研究在微电影广告营销如何基于建构主义更好的利用广告情感诉求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熊莉 《成功营销》2012,(8):32-35
在7月刊《“5W”论微电影(上)》中,详细介绍了微电影的由来和存在价值。那么,既然微电影的存在是有理由的,那么这期就有必要了解微电影营销的方法论。从实操的层面来讲,我们需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眼下,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暨腾讯视频联合主办的2013年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像盛夏的热日一样正在火热进行中,将微电影这一新颖的文化传媒珍品奉献给广大观众消暑。微电影火了,当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时成为神作,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它的诞生,业界一致认为是为自由表达提供了空间。于是,微电影风生水起,一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始,国内微电影年产量从几千部飙升至上万部,尤其是植入商业广告的微电影数量明显增加。微电影这个几年前还是"草根"产业的"小不点",如今正成为投资者争相追捧的黄金项目。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4)
本文以《妈妈的理发店》《在一起更超级》等微电影广告来分析现如今微电影广告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寻求在当前大环境下微电影如何与广告相结合,以达到宣传企业品牌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其收益仍然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2010年10月,一部《老男孩》把"微电影"的概念引爆,自此,以电影院为传播核心的传统电影工业生产方式似乎出现了松动的可能——以互联网为传播核心、从生产到传播门槛都大幅度降低的"微电影"一时间以一个颠覆者的姿态出  相似文献   

14.
被吹捧放大的微电影背后,是一个正在整合的新商业利益链。但是微电影能走多远?会否形成一次产业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王泽兴 《商》2014,(10):256-256
《海贼王》是一部在日本国内十分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它都有着广泛的读者群。本文将对《海贼王》这部作品在中国大学生范围内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受众分析,并对其受众的几个特殊分布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透过分析将对中国的动漫产业提出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瀛 《品牌》2013,(2):60-61
高压生活下,时间变成了稀缺资源,相较于120分钟的“宏篇巨制”,显然微电影更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自2012年《老男孩》陡然蹿红之后,无数品牌盯准了这片“微”市场。品牌与微电影联姻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营销。  相似文献   

17.
方敏 《消费导刊》2014,(7):168-168
狄更斯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之作。其中有著名的:《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与黑暗,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老男孩》、《一触即发》等微电影作品的传播与流行,微电影这一新兴的影视形态凭借低成本、短时间、高互动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如今,微电影已经成长为一种新颖的产业形态,正迅速发展着。然而,在看到微电影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发展困扰与局限性。文章从微电影的定义、微电影的发展现状与困扰等几个方面,探讨微电影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一飞 《中国广告》2012,(5):106-107
巧借同名电影的热度,塑造纯爱之城的灵魂,用微电影直击网络新人类,是宜昌城市宣传片的制胜"三板斧"。《相约山楂树》是2011年6月在凤凰网播出的一部微电影。在短短30分钟的时间里,一对年轻男女在风景如画的宜昌市相爱,人在景里,景在爱里,好一座"纯爱之城"。  相似文献   

20.
微电影:凯迪拉克的广告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影,让植入不再成为内容的干扰,而本身就在创造艺术。比电影短,比广告长,并不是对微电影的准确描述。微电影是让受众以欣赏电影的心态来接受广告所传达的品牌精神和理念。不是广告植入电影,而是电影植入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