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迅速,但消费热涨与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如何实现奢侈品消费健康发展?目前各界争议难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增加消费税,抑制奢侈品消费热涨,二是降低进口关税,遏止奢侈品消费外流。然而,由于调整奢侈品消费税或进口关税所致的进口环节税及其他方面的联动效应具有复杂性,加之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经济分析表明,增加消费税抑制不了奢侈品消费热涨,降低进口关税难以阻截奢侈品消费外流,因此不必纠结于在增加奢侈品消费税与降低其进口关税之间该做何选择。针对奢侈品消费热涨与外流的多种原因,治本之道在于以完善奢侈品税制为核心,在合理量化奢侈品、注重奢侈品税率累进分层的同时兼之以多方举措。  相似文献   

2.
罗欣 《商场现代化》2013,(32):97-97
在今年两会上,“降低奢侈品关税”的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肥水不流外人田,要让普通老百姓也买得起奢侈品。”类似的言论在分组讨论中不时出现。多位代表认为,我国对奢侈品征收的关税过高,从而导致国内奢侈品价格居高不下,国人远赴海外购买奢侈品的状况。他们认为降低奢侈品的关税能推动国内奢侈品降低价格,使海外消费回流,这样可以达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张璇 《现代商业》2013,(12):27-28
随着我们奢侈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升温,由于价差等因素,出国购置奢侈品已经成为众多国人的选择。为了缓解这一趋势,国内对降低奢侈品税率能否有效的抑制境外奢侈品消费展开了讨论。本文通过比对国内外奢侈品的税率水平、奢侈品的价格构成来阐述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人购买力的增强,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但是,在这快速增长的新市场中,50%以上的份额是在境外市场实现的,这一现象被称为奢侈品消费外流。本文多角度分析了奢侈品消费外流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提出了我国在提升综合价值、降低综合成本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卢苓霞  王贤哲 《江苏商论》2012,(9):42-44,49
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一方面是件好事,说明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势头正旺;另一方面,少部分人对奢侈品消费的炫耀、跟风和攀比,以及媒体对奢侈品消费的过度宣传,会降低国民整体的幸福感。财富按照其自然可评估性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可评估性高的财富的增长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自然可评估性低的财富的增加不一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而且会降低社会整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浅析奢侈品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出国的方式购买奢侈品只是国人消费奢侈品的途径之一,奢侈品在我国市场的销售表现也越来越好,随着全球奢侈品抢滩京沪等大都市意味着我国成为国际大牌关注之地,可以说,我国的奢侈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奢侈品在我国极具发展潜力,如何把握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实施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奢侈品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美君 《商业时代》2013,(26):25-26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对奢侈品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深刻剖析,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奢侈品消费思想可以让我们正视奢侈品消费存在的必然性,正确区分奢侈品生产本身与奢侈品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认识到合理的奢侈品消费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态势极佳,国外的奢侈品牌如今都纷纷迁入,力图抢占一席之地。2005年发表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高级时装、饰品以及其他奢侈品的第三大消费国,占全球销售额的12%。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奢侈品仍旧是陌生的。奢侈品的诉求点是什么?中国本土奢侈品与国外奢侈品的差距在哪?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奢侈品品牌的成功营销经验,希望能够为我国奢侈品品牌的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仿冒奢侈品消费行为不但严重损害了奢侈品企业的利益,制约着奢侈品行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消费者仿冒奢侈品消费行为绝大部分是在非欺骗性情况下进行的,也导致了仿冒奢侈品现象屡禁不止、日益泛滥。因此,如何减少仿冒奢侈品消费行为成为我国和奢侈品行业急需处理的问题。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仿冒奢侈品消费行为的背后深层次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奢侈品关税是否应该提高是近两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目前奢侈品关税的现状、奢侈品消费现状、奢侈品定价策略,研究奢侈品海内外差价大的原因,认为目前中国对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仍有可提高空间,奢侈品海内外差价大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定价策略而并非关税导致。因此中国奢侈品关税应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奢侈拐点     
李凌  周莹  于欣  文芳 《新财富》2009,(2):64-70
截至2009年1月16日,三大奢侈品集团过去一年的股票价格大幅下挫,LVMH集团和历峰集团的股价分别下挫55%和33%,PPR的跌幅更是达到95%,远超同期道琼斯和标准普尔500指数51%和38%的跌幅。在这一表象之下,奢侈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分析显示,在2003—2007年奢侈品牛市中,通过提价和扩大销售的双重方式,奢侈品行业获得了“内生和外生”增长的双重动力,而今,大多数奢侈品公司存货大幅上升,迫使它们通过大幅度、大面积、长时间的折扣销售来降低存货,从而打破了这一行业高速增长的内在逻辑。存货大幅上升的外部因素,无疑可归结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更根本的因素是奢侈品牌自身的扩张策略。也许,奢侈品制造者们需要重新检视祖训的可贵:产量永远比市场需求少一件,识货者自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奢侈品市场不断扩张,全球各大奢侈品公司都将战略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我国新奢侈品消费群体是有别于其他国家消费者的特殊群体,新奢侈品对于我国消费者有着与众不同的体验价值。奢侈品是一种高品质、高价格、稀缺的、独特的、有文化传承的,象征性远超过功能性的,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非生活必须品。奢侈品具有高价格、高品质、珍贵性、炫耀性等特点。通过与大众商品和传统奢侈品的对比显示,奢侈品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新奢侈品是质量优于大众商品,定价常常是大众商品10倍之多,但低于传统奢侈品的商品,它们在"大众"与"顶级"之间的市场上占据有利的市场空间。而不同的顾客有着不同的顾客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明刚 《中国广告》2007,(2):144-149
什么是奢侈品品牌?奢侈品品牌首先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奢侈品。在国际奢侈品行业,奢侈品(Luxury)被界定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14.
张良  么慧慧 《商》2013,(5):52-52
文章在分析目前奢侈品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饥饿营销能够对接奢侈品的特性,是适合我国现处的奢侈品消费阶段和奢侈品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饥饿营销的方法策略,以期为奢侈品厂商在我国的营销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奢侈品经济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奢侈品经济基础理论中有关奢侈、奢侈品及奢侈品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揭示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划分标准与分类,以及奢侈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的关系.文章认为,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奢侈品在现代生活中是一种高品质的特殊商品或服务;奢侈品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商品经济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6.
《消费导刊》2013,(11):I0006-I0006
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14日在上海发布《中国奢侈品报告》称,2013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1020亿美元,而当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17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人将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中国也是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旅游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目前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旅游消费大国,并且即将成为奢侈品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本文对奢侈品旅游消费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奢侈品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夏欣欣 《中国市场》2011,(23):144-145,159
我国已进入奢侈品的消费大国,然而在中国如此巨大的奢侈品市场上,充斥着众多的洋品牌,从中却难以寻觅本土奢侈品品牌的身影。本文首先分析了奢侈品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营销方式,比较了国内外奢侈品品牌,指出了我国奢侈品品牌的弱点,并在此基础了得出了打造我国奢侈品品牌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奢侈品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遭遇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电商企业对奢侈品文化的忽视。本文将从中国奢侈品电商运营过程中的营销环节入手分析其中与奢侈品文化不一致甚至是相悖的地方,并围绕奢侈品文化对其营销环节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点评:“决定奢侈品售价的主要因素不是关税,而是消费者的态度。”奢侈品售价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捧造成的。冷静思考,理性消费,或是促使奢侈品回归合理价位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