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     
美联储温和上调经济预期 1月26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表声明,温和上调了对美国经济的预期.声明宣布"自FOMC12月份开会以来,我们收到的信息证实,经济复苏正在继续,但其速率还不足以大幅改善劳工市场状况."而一个月前,FOMc声明则是"经济复苏速率还不足以降低失业".措辞的细微改变反映出其对经济增长评估的上调.  相似文献   

2.
8月10日,星期二。 这一天,美联储十人委员会(FOMC)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当天会议结束后,FOMC立即发表声明称,美联储将把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所得的资金重新投入购买长期美国国债,以帮助美国经济复苏。同时,美联储还表示,在未来“较长时间”将继续保持目前接近于零的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     
《上海经济》2010,(12):70-70
美联储启动6000亿定量宽松政策为促进更加强劲的经济复苏步伐和帮助确保长期内的通胀水平,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1月4日决定提高其债券持有量,将来自于所持债券的本金付款进行再投资。此外,FOMC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  相似文献   

4.
美国SSCI     
《上海经济》2012,(11):70-72
美联储褐皮书:经济维持温和扩张美联储10月10日公布了最新的联储地区经济状况报告,即美联储的褐皮书。褐皮书指出,美国经济好坏参半,但整体略有改善。8月底到9月美国经济维持了"温和地扩张",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经济复苏的亮点,制造业状况略有回暖。  相似文献   

5.
日本     
日上调经济评估至"温和复苏"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甘利明5月20日向相关内阁会议提交了5月份月度经济报告,将经济形势评估上调为"温和复苏",2个月来首次作出上调.这主要是由于海外经济向好,加之日元贬值带动出口逐步回暖.报告中关于物价的措辞调整为"虽然处于温和通缩状态,但近期部分物价出现变化迹象."这反映出政府认为受零售业价格战松动和日元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影响,除生鲜食品和石油制品等之外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下滑速度放缓.从个别项目来看,生产上调为"温和复苏",企业业绩上调为"以大企业为主呈现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6.
媒体速览     
正美联储因天气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美联储近日调低了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新的预测表示,2014年美国经济增速预计将维持在2.1%~2.3%之间,低于其今年3月份2.8%到3%的预测。美联储表示,调低经济预期主要是由于今年年初的恶劣天气造成的。据了解,年初美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恶劣的冬季天气,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活动,消费支出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然而在声明中,美联储同时指出,最近几个月中,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反弹。正如市场预期,美联储一个月之内削减了1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  相似文献   

7.
美国     
《上海经济》2012,(10):70
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美联储9月13日以11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当天金融市场受到很大提振,美股暴涨。美联储决策机构的声明强调,由于当前美国经济仍然低迷,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因而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声明说,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债券,借以增加宽松程度,没有说明总规模和期限。美联储还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美联储将把联储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设在零到0.25%之间不变,并同时预期该超低利率的水  相似文献   

8.
傅勇 《西部论丛》2010,(9):81-81
当前,美国上下最为担忧的是,经济会否陷入日本式通货紧缩陷阱。最近,美国经济复苏停滞,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官方和私人机构,均下调了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美联储在最近一次的声明里,非但不再提及何时加息,反而决定终止数量宽松的退出,承诺把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所得现金,重新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高盛将美联储的这一转向称为“数量宽松第二季”,并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美联储会购买至少1万亿美元的国债。  相似文献   

9.
美国     
《上海经济》2010,(5):70-70
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回暖,而且将继续保持这种回升势头,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已大大降低。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认为,美国经济似乎已步入温和复苏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陈怡璇 《上海国资》2016,(4):101-103
按照耶伦一贯的主张,为了提振就业和通胀率,加息可能未到最合适的时机自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在近10年来首次上调了基准利率,在随后的几周里,信心十足的美联储官员告诉市场,预计2016年还有四次加息。现在看来,这种导向明显太过乐观了。经济学家已经下调了增长预期。2016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16日FOMC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用行动证实了这一预期。原本预计于3月加息的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25%至0.5%水平不变。这一猝不及防的鸽派决议,直接造成隔夜非美货币普遍强势上涨,也使  相似文献   

11.
美国     
《上海经济》2013,(9):72-74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可能性加大 6月19日,在美联储结束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经济复苏态势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即失业率降至7%时,那就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削减月度购债规模,并于明年年中结束购债。但同时,美联储还要观察更广泛的经济数据,以确认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而不至于影响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2.
日本SSCI     
《上海经济》2013,(6):74-74
<正>日上调经济评估至"温和复苏"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甘利明5月20日向相关内阁会议提交了5月份月度经济报告,将经济形势评估上调为"温和复苏",2个月来首次作出上调。这主要是由于海外经济向好,加之日元贬值带动出口逐步回暖。报告中关于物价的措辞调整为"虽然处于温和通缩状态,但近期部分物价出现变化迹象。"这反映出  相似文献   

13.
美国     
《上海经济》2012,(7):70
美联储延续扭转操作未推QE3由于世界经济面临强劲逆风,美国经济复苏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告急,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放缓,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备受关注,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推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即QE3来救市。最终,美联储的声明没有提及QE3,但是宣布把原定于6月底到期的卖出短期国债、买  相似文献   

14.
美国SSCI     
《上海经济》2012,(7):70-72
美联储延续扭转操作未推QE3 由于世界经济面临强劲逆风,美国经济复苏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告急,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放缓,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备受关注,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推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即QE3来救市。最终,美联储的声明没有提及QE3,但是宣布把原定于6月底到期的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延期至今年年底,以期通过压低长期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一波未平一波起——美国经济金融形势评论9月的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注定是不平静的:叙利亚战争风波;萨默斯退选美联储主席;美联储FOMC会议决议;债务上限问题重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9,(44):34-3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9日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上调了今明两年亚太的经济增长预期,并表示中国将继续引领亚太经济增长。同时,IMF还建议,在经济复苏还未完全确认之前,最好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3,(10):21-21
3月20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两天会议后宣布.0—0.25%超低利率在失业率高于6.5%情况下保持不变,每月采购850亿美元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变。联储对未来3年经济的预期略微下凋,但失业率的预期小幅改善。  相似文献   

18.
日本SSCI     
《上海经济》2013,(4):74-74
<正>日本连续三个月上调经济预期日本政府3月15日发布月度报告,连续第三个月上调其对本国经济的预期,称由于工业产出和企业利润都有改善的迹象,国内经济显示出上扬势头。在报告中,日本政府上调了对工业产出、企业利润、资本投资和就业的预期,报告称:"预期受信心改善、出口环境改善以及一揽子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撑,经济复苏将逐渐恢复。"这是自2009年5月  相似文献   

19.
日本     
日本连续三个月上调经济预期 日本政府3月15日发布月度报告,连续第三个月上调其对本国经济的预期,称由于工业产出和企业利润都有改善的迹象,国内经济显示出上扬势头.在报告中,日本政府上调了对工业产出、企业利润、资本投资和就业的预期,报告称:"预期受信心改善、出口环境改善以及一揽子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撑,经济复苏将逐渐恢复."这是自2009年5月至7月以来日本政府首次连续三个月上调经济预期. 日央行新行长誓言实现2%通胀目标 日本央行新行长黑田东彦3月20日接掌央行,并3月21日说,达成2%通胀目标是其最重大使命,将从量和质两方面大胆推进货币宽松政策.  相似文献   

20.
张茉楠 《中国报道》2012,(11):44-45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比“二战”后任何一次复苏都要缓慢得多。时隔两年之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第三次踏上了量化宽松之路(QE3)。短期内,QE3会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市场产生良好预期和提振作用,但中长期看,随着美国将所面临的压力转移给世界,其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