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自从日本学者青木昌彦1994年首先提出"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这一概念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部人控制是指在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管理人员(经理人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伤害。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讨论了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从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提出,"内部人"控制的成因及在当前企业转制时期"内部人"控制的种种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尽快规范改制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经营者业务活动的监督;建立名符其实的经营者劳动力市场,只有这样,才可能将这一现象限制在最小影响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本文从内部人控制这一视角,将经理层作为内部人的代表,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内部人控制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既然大股东能够控制上市公司,又怎么会存在内部人的控制呢?或者反过来说,既然内部人能够控制上市公司,又怎么会存在大股东的控制呢?本文拟通过对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异同的比较分析来解开这个谜,并总结控制大股东控制与控制内部人控制机制的异同,为解决实践中存在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公司中,处于各权利关系中心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因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一直是大家讨论和关注的中心,尤其在现代委托代理制下,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状况.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内部人控制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进而提出解决内部人控制的可行性方法,以解决当前公司治理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内部人控制”产生的途径及原因“内部人控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代理问题。“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最初是由青木昌彦先生1995年提出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独立于所有者(外部人)的治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公司经营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与职工“合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与监督的情形。我国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相伴而生的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部人控制”问题呈越演越烈的趋势。其主要途径有:(1)少数经理人员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公司治理结构谈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荣 《价值工程》2004,23(9):120-121
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存在着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不利于企业配置要素效率的提高.本文仅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就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内部人控制”与会计委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需要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 ,培养这种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 ,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凸现” ,严重制约国有企业长足发展。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推动国企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内部人控制”的由来“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日本政府科学与技术顾问青木昌彦 (MasahikoAoki)在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上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 ,学术界对“内部…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企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人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企存在“内部人控制”和如何控制“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本文综述了我国多名学者的看法和观点,最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上个世纪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有过一阵子颇为热闹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形成了这样一种“主流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它有损于股东的长远利益,也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内部人控制”情形应当努力去避免。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内部人控制”并不等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所谓“内部人控制”的许多案例,就不存在损害股东和企业长期利益的问题。不过,这种看法,也首先认同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企业“内部人控制”有没有这一点上,既有的理论观点是没有分歧的。由此来看,“内部人控制”是种真实可信的存在,它当然可以也应当成为理论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实现整体上市这场看似保护公众股东利益的整体上市,却由于集团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而不仅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原公众股东的利益也蒙受了损失。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内部人控制是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在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异化的条件下,非正式组织成为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实施机制。这一机制是国有企业成员强化自己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由"陈同海案"引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思考,文章主要围绕"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主要表现、原因的分析,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韩飞 《财会月刊》2019,(11):35-42
借助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根据2009~2016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以内部人交易、内部控制质量为解释变量,以KZ指数作为融资约束的替代变量,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内部人买入数量占流通股比例和高内部控制质量都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并且内部人买入数量占流通股比例和内部控制质量在影响融资约束的过程中发挥了替代效应;内部人卖出数量占流通股比例则显著提升了融资约束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内部控制的有效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的内涵与边界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博弈,对内部控制有效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一)"内部"的标准其一,原则性标准。判断某一控制活动属于"内部控制"还是"外部控制"取决于控制的主体,也就是说,如若控制主体是"内部人",则该控制活动系内部控制,否则为外部控制。主体身份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之间的隶属关系是判断"内部"与否的原则性标准。这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是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并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尤其是在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明显的企业,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障碍。本文对此提出综台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玉荣 《价值工程》2004,23(6):120-121
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存在着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不利于企业配置要素效率的提高。本文仅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就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8.
引言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内部人控制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发展,严重背离了社会最优化目标.主要表现为经理层的短期行为,过分的在职消费,损害股东利益.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博弈,并对如何防止内部人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内部人控制财务的正负效应分析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理财是利是弊,应一分为二来看待. 一方面,实践表明,与我国改革前相比,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的活力已明显增强,这是经济转轨中出现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积极的一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企业理财借助于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由于信息问题和激励问题,它的运作成本要大大高于市场机制,而且会产生财务运作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度与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财会通讯》2009,(6):106-108
本文以2003年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量化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程度,对内部人控制程度与审计独立性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与审计独立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人控制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主审事务所丧失独立性的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