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淑贞 《理论观察》2002,3(3):39-4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创造物质条件,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提供精神条件,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以创造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果断治理社会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快速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于文湖  牟文谦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13,17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命题,又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其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是人的需要,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原初动力。新时期新阶段要不断丰富人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不断规范人们满足需要的行为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目的的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按照"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加全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民生活改善、加快社会生产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涉及生态文明、人民生活、生产发展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其核心和关键内容是进一步推进经济稳定增长、民生不断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者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赢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生态生活生产共赢发展、践行“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2006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各级妇女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以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为重点,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目标,以推进妇联自身建设为基础,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加快靖远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劳动之美     
《走向世界》2012,(13):12-13
劳动是美丽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但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财富,也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一切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劳动。为了生存制造工具,意味着人类劳动的开始。生产工具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也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早期的手工工具,到机器生产,再到自动化生产,劳动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在被改造。  相似文献   

8.
化建设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人不仅是实践的存在物,是社会关系的存在物,也是化的存在物.人在社会实践中不仅改造着自然,形成社会关系,也在创造着化.同时,化又在塑造着人,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在于通过化的模塑不断提高人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当代中国先进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塑造出高素质的国民,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教育的和谐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应大力推进教育和谐,努力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变化的新人。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军 《理论观察》2008,(2):106-107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材,为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周耕 《魅力中国》2010,(21):14-1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伟大理想,是马克思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人的全面发展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手段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社会主义应当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为指导,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体现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时间保证,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提供前提条件,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体现着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拓展载体,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工程顺利推进,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国家建设和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着人的发展要求来发展。我们的扶贫事业,就是围绕着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要求来开展的。坚持以人为本,是扶贫事业的根本宗旨,也是扶贫事业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推进扶贫,必须坚持推进贫困人口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了人的发展的全面的要求。人的发展是在为实现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中进行的,因此,人的发展无论是从个体上说还是整体上说,都必须是,也只能是全面发展。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的农村贫困人口,同样也具有全面发展的要求,只不过是发展的条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成为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工作思路.党内民主作为党生存发展的内在支撑,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基石.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亟待探求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路径,不断提升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于明确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并推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转型增添正能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应积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策略;促进公共服务投入效益最大化;走环保、循环、低碳绿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在当代高职人才的素质培养中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职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回应时代要求、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自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我们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农民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以乡风文明建设目标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促进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以治理有效为目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民主的政治环境,为农民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外部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与市民的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不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工业化是干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推向前进的"干"的动态过程.因此,广西加快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成功经验和不断探寻新路子.广西加快推进工业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好工业化的新模式新途径.广西的工业应有利于比较充分地就业,发挥广西劳动力充足的优势;有利于真正的技术进步,形成自我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保护环境,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保持广西山川秀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哺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广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