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新兴功能性大豆食品 目前.世界上对大豆食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的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一。以前利用大豆主要是为了榨油,脱油后的豆粕用作饲料。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从豆粕中提取蛋白质.相继开发生产了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蛋白和组织蛋白等产品。到了九十年代,世界大豆分离蛋白年产量达到70万吨.其中美国占30多万吨.日本3万吨以上,而我国不到3万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是我国的大豆之乡,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3.2%,占东北的64%,总产量占全国的37.3%,在我国大豆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了解黑龙江大豆生产和加工情况增强了我们国产大豆的信心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我国大豆生产和加工都具有发展潜力,应该大力发展传统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深加工,走立足自给,适量进口油脂用大豆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省大豆功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大豆纤维等。分析了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的应用,包括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挤压膨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大豆低聚糖生产中大豆乳清的预处理和超滤技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大豆低聚糖的生产过程中,大豆乳清的预处理(即除蛋白)和处理后大豆乳清的超滤过程是整个生产的关键点。本文对这两个过程作一概述。 1 大豆乳清的预处理 大豆低聚糖是以工业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为原料,经提取、分离制得。工业上是以碱提酸沉的方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用该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其蛋白质的得率较低,废液中蛋白质和其他杂质的含量较高,其中粗蛋白约为21%、灰分为5%、碳水化合物为62%、其它占12%。另外,醇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过程中的醇液中也含  相似文献   

5.
1986年3月23日至25日,国家科委在杭州召开大豆、花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推广会,推广杭州商学院植物蛋白食品工程研究室八项(机制腐竹、手工腐竹新工艺、豆腐生产新工艺、豆奶系列产品、水溶花生蛋白、大豆花生混合蛋白、速溶豆粉、植物蛋白深加工)科研成果。会议期间,国家科委科技成果推广局负责人林奉文传达了国家科委党组给国务院的“关于明确对技术成果转让的政策界限的请示”报告。杭州市人民政府代表张书仁和杭州商学院副院长钱尚玮在会上致贺词。杭州商学院植物蛋白食品工程研究室主任李超副教授作了题为“开发利用植物蛋白的途  相似文献   

6.
蛋白大豆的独有应用价值决定自身将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空间。蛋白大豆相关制品可以改善中国人的膳食营养结构,逐步形成良性的消费市场,形成相应的蛋白大豆产业,并直接带动相关一系列产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推广和种植蛋白大豆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蛋白大豆在国内国际、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未来蛋白大豆必将走上产业化的精品发展路线,实现种植业户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整体效益。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制定严格的育种、生产、加工、流通等一系列配套的产业链服务。  相似文献   

7.
白世贞  陈娜 《商业研究》2005,(11):147-149
黑龙江省有80%以上的大豆制品企业产品仍属于初级加工产品,传统、新兴和营养保健三大系列大豆产品没有形成合理规模和比例,而作为营养保健功能的大豆深加工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优化大豆产品结构,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中高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密集型、知识型产品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是我国的大豆之乡,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3.2%,占东北的64%,总产量占全国的37.3%,在我国大豆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和加工工艺,以鱼类制品、肉类制品、乳制品、营养食品及面制食品、饮料等为例、说明大豆分离蛋白与其他食品混合时,可显著改善、提高原有食品的营养价值,在我国推广应用大豆分离蛋白有着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解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的营养特性,溶解特性应用于老年人奶粉的生产,产品具有高蛋白、高果糖、低动物性脂肪、必需氨基酸分布合理的和速溶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素肉-大豆拉丝蛋白的研究发展现状。这种素肉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谷物蛋白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特殊工艺及设备,在一定的操作系统中生产而成。其最终产品形式与肉的质地、外观及风味等相类似。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生产技术领域中,一种大豆化控种衣剂,将营养元素与化控手段相结合,外补内调,促进了大豆根系发达和结瘤率,提高了光合效率,保证了大豆植株健壮,抗旱抗病能力增强,减少落花落荚,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质,本发明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并且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低温大豆粕粉用酸碱连续提取,生物法消除其中的脂肪、脂肪氧化酶等,经膜分离浓缩提纯去除了杂质,再经过改性,生产出性能优异的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4.
<正>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主力军"各类保健品、食品等均有不同含量。我公司专业从事生物产品研究及生化产品检测机构,其中从大豆、玉米中提取蛋白养生粉,技术简单易学、原料易购,产量高、成本低、纯度好,生产场地只需15平方,具有初中水平1天即可学会技术,适合个人或者家庭以及规模生产,20公斤大豆、玉米可提取1公斤蛋白养生粉,生产成本250元/公斤,回收价680元-880元/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24日,农业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旨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大豆机械化水平,促进大豆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提高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种植积极性。随着窄行密植技术及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大豆种植机械化技术日臻成熟。《意见》突出农机农艺融合,围绕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我国也是全球大豆第一大进口国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其中对词料蛋白的需求不断攀升。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本文对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状况进行梳理,分析了大豆进口对增加国内供给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对抑制我国大豆生产、影响我国财政支农效果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施用硅肥后,各项植株性状均有所提高,亩增产率3.33—8.15%。最高增收达29.8—33.26元,本次试验硅肥在大豆上应用增产效果比较显著,但由于本试验仅为一年试验,因此建议进一步试验后再确定是否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导刊》2005,(19):F0004-F0004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设九三,北安,宝泉岭,松嫩,海伦,哈尔滨惠民、惠康,天津惠鑫.大连惠良等9个生产分公司,总占地150公顷,辐射3000万亩耕地,年加工大豆能力550万吨,年产豆粕440万吨.大豆油90万吨,大豆胚芽8000吨,粗磷脂6000吨、天然维生素E100吨.甾酵200吨,大豆异黄酮100吨。  相似文献   

19.
2023年“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国家各个部委亦出台了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从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高度,深入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但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且需要优先保证主粮供应的稳定性,国产大豆产量增幅有限,依然需要多元化进口大豆保证国内大豆供应。特别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在保障国内大豆生产的同时,拓展多元化的进口贸易渠道,就成为了保证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大豆产量及我国大豆贸易现状的分析,结合俄罗斯、非洲等国家的大豆生产现状,以及我国国内大豆的需求特点,从政策制度建设、我国大豆产业优势、培育“一流”大豆加工企业、抢占非转基因大豆定价权等角度,给出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油籽业发展现状1.油籽业在世界农业所有领域中发展速度最快。1979~1999年间,世界农业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相比之下,世界油籽作物产量年均增长率则达到4.1%。推动世界油籽作物生产迅速增长的首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对油籽产品的食用需求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对油籽产品的食用需求具体表现为:(1)植物油消费;(2)大豆、花生等油籽的直接食用消费;(3)利用油籽生产的除植物油之外的深加工产品消费。推动世界油籽作物生产迅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世界动物饲料对蛋白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2.油籽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