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芳玲 《理论观察》2003,1(6):13-15
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来看,可以从生产力的内在要素和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要素两个角度考察社会发展动力。邓小平提出改革动力论,主要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反作用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创新动力论,主要揭示了对生产力内在要素的变革,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本思路与准则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报告强调,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关系的一般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由社会生产力决定而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适合于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结构”作为研究的方法,认为生产力本身并不是其研究的对象,一个物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才能够成为一种生产力,否则就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罢了,和生产的动作或过程完全没有关系,生产力必须要摆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来理解才行,由生产关系来界定生产力,故生产关系(或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才是占关键地位的.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应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亦即在资本主义时代下的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透过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互动来研究社会变迁,根据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先从静态层面揭示了由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组成的结构,然后从动态变迁的角度考察这种社会结构是如何通过内部的矛盾互动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 甘肃生产力水平低下,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实际。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因,可以从经济、社会、自然、历史多方面找到。发展生产力,也可以有多条思路。我以为发展甘肃生产力的首要目标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本文试图从“一定的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反转来又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甘肃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谈谈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们一直宣传社会主义时期社会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我认为,现在应该还一个和我们现在的生产力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本来面貌,只有对这个问题重新认识以后,以这个思路来理解这次江总书记在中央党校5月29日的讲话中,关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混合经济”、“丰富所有制的结构”等等,也就有它的一定道理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生产力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从我们国家目前的生产力的状况来看,确实有不同层次,因此,它也就需要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如家庭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在一些地区和…  相似文献   

6.
刘方涛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8-20
社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当代有些学者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研究。我们认为,对绿色GDP的追求、对低碳经济的向往和开发与修复并举的理念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都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刘姝丹 《辽宁经济》2003,(12):13-1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化地加以排斥,  相似文献   

8.
章猷才 《科学决策》2008,(12):16-16
本文透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对需要和利益概念的论述,揭示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从而在需要和利益的驱动下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进而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核心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转变。中央将两方面一同提出来,实际上是注重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统一性,有针对性地平衡两者关系,发挥其各自的作用,真正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使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在广义生产中所形成的产业分工与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是超越国民经济疆界的社会分工。国际分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自然条件、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条件、上层建筑等。这些因素中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格局的,主要有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因。按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史的逻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峰、发展与落后: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史·清代经济卷》,参以师友与时贤的研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诸方面阐述了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在清代前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制度形式、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其间有新的因素显现。但从更广阔的范围看,当时的生产与交换以家庭劳动为基础,落后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落后于近、现代社会,落后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性质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性质。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目前已有不少讨论,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虽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动的,但经济全球化本身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可以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利用,又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利用,因而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双重的,的确,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但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生产、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全球化,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生产关系的全球化。因此,某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由世界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来决定的,它不会因为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在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而有所不同。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原有生产关系,使原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时,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才会相应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王军  朱杰 《中国西部》2023,(5):40-50
数字经济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遇、活力和实现路径。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关原理,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人类发展史上劳动、土地、资本、信息技术、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跃迁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关键性生产要素变迁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构建了关键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性质的一般分析框架,以此阐明数据这一关键性生产要素变迁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县大邑县为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培育数字农业人才以及提升数字经济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喻冬冬 《魅力中国》2014,(19):33-33
人类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对自然的依糊越来越小。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貌的开发利用,是个以资源作为劳动对象的社会生产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在资源富集助区的发展表现。要加快资原开发进程,就画成难加速须颌囹生产力发展的着二点,进而导柬真推力最大代的途径和0洼。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属,星以科技和管理办手段,以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为中介,对以政权为核心的过去上层建筑起终端作用。这反间说明,社号王义国家R自从科学技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处着眼施刀,才能加速社会生严刀发展。但着刀点与生产力王作的对距是不符的,因而作用的力度出不诌,真中现代科学为近,上层建筑为远,生产关系居中。本文试…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经济并非与人类共始终、同存亡。非公有制经济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其存在和发展,受社会、经济客观规律的约束。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下,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不同,但从总体趋向看,社会必定是渐趋进步、发展的;与此同时,尽管某一社会的基本制度本身是进步的,但因其未必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完全有可能走弯路。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明确肯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肯定了这一论断。但是如何把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具体化,揭示出它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广东从一个经济大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强省?本文强调要遵循江泽民总书记的教导,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提出了把广东建设成为经济强省的战略思路:通过结构创新解决生产力问题;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结构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着力点是一致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要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在五个“加快”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剖析关于经济全球化实质的不同观点,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可以得出更加深刻、全面的结论。从生产力角度看.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美、日、欧三极主导的全球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现象.其实质在于资源配置范围的扩大与配置效率的提升,未来将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劳动方式的二重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经济理论界关于劳动方式性质争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劳动方式二重性的观点。劳动方式具有物质技术和社会的二重性质,它们分别归属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劳动方式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它是反映着社会生产方式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辨证关系的重要经济范畴。劳动方式二重性的观点对于弄清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于认识社会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