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前,我国财政实行的是1996年出台的过渡性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此转移支付的分配不规范,资金安排随意性强,且规模较小。这些对建立规范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极为不利。因此,要立足于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新的适合现实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转移支付形式。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山东省莒县财政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大胆探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着力推行"两项改革",建立"一项制度"、"一个平台",财政国库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结合山东省莒县财政局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赋予财政改革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围绕这两大核心任务,以建立和规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及其绩效管理制度为突破口,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文章对“十三五”期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进行回顾,分析了其发展变化特征,梳理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框架及绩效管理制度,透视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6年,财政部《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为地方财政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在借鉴的基础上,我省制定了《山西省过渡期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1995年到1999年的5年间,省财政共向县财政转移支付8.23亿元,享受转移支付的县多为省定、国定贫困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县的收支矛盾。针对《方案》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每年都作了一些修改和调整,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李健智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初步实现了旧体制向新体制的平稳过渡。但分税制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急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转移支付"的含义,是指把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转移给...  相似文献   

6.
李坤 《新理财》2023,(1):29-3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不断完善,二者之间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纵深推进、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省以下财政体制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延伸,改革却相对滞后,存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收入分配划分不够规范、转移支付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基层“三保”支出保障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全面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后,顺势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下一步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而作为财政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公共财政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以及如何规范,是建立公共财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论证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主要经验,对按公共财政要求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一些有重点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均衡地区间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但当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大、不透明、欠规范的问题,受到政府管理层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转移支付改革的重点。2014年,我国在《预算法》修正案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都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本文立足于探索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以构建"分类拨款"为思路,以"明确投向,优化结构,创新方式,精简环节,强化监管,突出绩效"为步骤的专项转移支付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9.
容城县从2006年9月起正式启动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改革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遵循“总体规范、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选定了环保局、审计局、法院、老干部局、市场发展中心和社区办6个单位纳入改革试点范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清算方式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丁胜利 《金融会计》2011,(10):58-62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一)转移支付制度的产生和分类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为了解决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划分问题以及平衡地方政府间财力失衡状况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实施的效果看,成效是显著的,但由于改革牵涉的部门广、环节多,一些在原有体制下的隐性问题也通过改革逐步显现,为了使此项改革进一步推行到县一级,笔者在对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实际运行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日趋完善、可行、实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于2001年在中央部门率先进行.经过5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新的国库管理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并在加强监督控制、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运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对此,本文在对山东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情况进行考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尤镇城 《广东财政》2003,(12):31-31
按公共财政要求,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支出体系。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要继续调整支出结构,退出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从财政直接投入为主,转变为以政策支持和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方式;要积极探索改进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支持区域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金融》2011,(7):125-134
<正>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用于缩小各地区财政收入差异。新疆作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的主要地区,近年来中央对新疆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达到了1125亿元,年均增长30%。同时,新疆从2009年享受特殊的返还性收入政策。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是转移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均衡各级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也具有差异性。本文通过研究2005-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及以下转移支付情况,分析转移支付各项目在新疆均衡省、市、县三级财力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以来,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比照中央对地方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各具特色的省以下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其基本特征如下:一、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且大多明确了资金来源据对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统计,从1...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全国的推行,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资金支付在“横向”管理上得到了规范,有效地解决了资金支付效率、透明度和监控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于在上下级财政间运行的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的支付管理还没有统一完整的新机制进行规范。2006年7月1日,财政部对中西部22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中央义教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探索建立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跃敏 《广东财政》2003,(12):40-40
近年,江门市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改革,基本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实行和完善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社会保障、“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要使各项改革有机融合起来出成效,使改革取得如期效果,必须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董萍 《金融纵横》2011,(12):38-41
随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运用转移支付政策工具有效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经济更快增长,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宿迁市为例,根据财政转移支付工具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总结了中央及省对宿迁转移支付的主要特点和取得成效,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促进宿迁更快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或财政平衡制度,它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94年至今,分税制财政体制已经运行了十多年,我省转移支付制度也有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不够规范。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借鉴西方经验规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移支付制度既是一种经济手段,又是一种政治手段,它是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建立规范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不清、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不规范、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规范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