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分置现象在我国的产生和存在有着特定的经济、制度背景,股权分置时代由于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存在,造成了不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出现了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诸多问题。股权分置改革是为了赋予股权应有的流通转让权,从根本上解决股权的同股不同权问题。  相似文献   

2.
尚雅闪  段然 《中国外资》2011,(6):160-161
本文以所选取的44家上市公司(其中民营控股和国营控股上市公司各22家)为样本,利用资产负债率、长短期有息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股权融资偏好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所选取的44家上市公司(其中民营控股和国营控股上市公司各22家)为样本,利用资产负债率、长短期有息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股权融资偏好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9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破冰,启动了资本市场上一场意义深远的制度变迁。股权分置这一根本性制度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制肘之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一系列变革的深入,该问题成为各界众而矢之的焦点。但以往对股权分置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5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观察了股改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方面的影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多变量回归检验的结果表明: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无论财务绩效还是市场绩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市场绩效的变化迟于财务绩效的变化;股改的确使原非流通股股东对待上市公司绩效的态度产生了积极触动作用,但是股改并未改变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占效应”。研究还发现股改对价成为股改后公司绩效变化的反向指示器,同时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与不成熟的证券市场环境也对公司绩效的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存在着“一股独大“,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外部治理等问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将从制度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全方位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的合理化,管理层激励机制的逐步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存在着"一股独大",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外部治理等问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将从制度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全方位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的合理化,管理层激励机制的逐步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T和Wilcoxon检验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方案由非流通股股东、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自然人股东之间的博弈决定.解决股权分置后证券市场更加活跃、市盈率进一步降低、保荐机构分化更加明显.从首批四家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情况看,解决股权分置还应当建立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修改国有股考核办法、建立流通股股东谈判机制.  相似文献   

10.
邱永红 《深交所》2005,(8):35-38
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试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其中的若干典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都有很大变化,其并购方式、融资模式、支付手段及定价机制也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其历史地位和缺陷性;其次,分析了股权分置条件下上市公司实施并购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在新《公司法》、《证券法》实施的环境下,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贺琪凯 《浙江金融》2006,(11):37-38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主要的股改方案为送股、权证、缩股.这些方案中以送股方案最为常用.使得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整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仍然较高,绝大部分国企和民营的家族企业仍处于绝对控股的状态。在已实施和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502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超过50%)的占到40.8%,而第一大股东的股份超过第二至第四大股东股份总和的上市公司占82.7%。本文所指的大股东.主要是拥有上市公司相对控制权的股东.对价方案使得这些股东的股权有所削弱,而股改后原来的非流通股也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使得在公开市场上的收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股东间博弈的实证研究,控制权市场方面有(白云霞,2004),股权再融资方面(原红旗,2003、2004),公司绩效方面有(徐晓东、陈小说,2003),等等。只是这些实证研究很多没有直接研究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05,(6):21-21
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终于迈入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前,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问题是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瓶颈.76家山东上市公司囿于对公有制的机械理解及证券市场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原因,加之我国IPO的"加法上市"的技术特点,使股权分置成为曾经的现实最优选择.股改中山东上市公司通过送股、转增股本、派送现金、派送权证、资产重组以及各种方式的组合应用支付"对价",还增加了延长限售期、增持、追加对价等承诺.山东上市公司全流通后,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资本力量格局,强化市场运作成为各类投资主体的首要给力点.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2005年启动的资本市场重大制度变迁.本文选择12个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剔除宏观经济周期对业绩影响,以2006年6月30目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70家和当时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5家公司为对比样本,运用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指标分别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比较,从上市公司绩效视角对股改的效率进行统计与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竞争性行业中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呈现"靓女先嫁"特征,迄今为止股权分置改革尚没有凸现直接的公司绩效差异;二是与股权分置改革相伴生,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提升,绩效的所有制差异已基本消失;此外,上市公司与行业总体的绩效差距在逐渐变小.由此可见,股权分置改革正在从总体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股票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尤其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成效显著,体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所有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变化。研究发现:股改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有小幅下降;流通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负相关,且负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加强;权益负债比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负相关,且负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减弱;行业相关性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正相关,且正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加强。  相似文献   

18.
赵万鹏 《时代金融》2009,(7X):129-130
我国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应该是在宏观上以"充分考虑相关者利益条件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总目标;在微观上要依据环境确定战略目标,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把战略目标分解到下属各个部门,在各个部门间实施多元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若干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与财务问题方面,仍存在许多规划亟待明确,若干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股权分置和会计规则导致的股票市场溢价、控股股东执行送股等对价安排的会计处理,国有股权会计考核体系改革、后股权分置时期的股票估值,送股等对价安排是否影响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或权益法核算、改革费用承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