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权法》与动产担保物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萍 《中国金融》2007,(20):3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是规范我国民事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该法在研究起草和审议的过程中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物权法》中的担保物权制度与金融发展关系密切,它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的经济金融活动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担保物权制度偏重于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是一部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民事基本法,对我国原有的担保物权制度作了重大调整,增加了许多新的规定,本文通过对《物权法》与《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释》进行比较,从物权变动的因果区分、约定独立担保、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并存时责任承担规则等方面,分析《物权法》对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陆阳  余振 《武汉金融》2007,(4):24-25
2007年3月1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物权法》草案高票通过。这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产权,中国的市场经济走进了“物权时代”。由于物权法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物权法》草案历经八次审议,创造了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虽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但物权法草案的修改、完善过程,可以说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而《物权法》草案最终高票通过,则反映了各方的广泛认可。物权和公民享有的其他自由权利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公民权利体系的基本内容,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不仅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表现,而且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物权法》的通过,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期专题选择了四篇关于《物权法》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世界银行通过对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的担保法律等于更多的银行信贷,好的担保法律能够减少违约、降低利差。我国现行担保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是重交易安全轻经济效率、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整合了现有的担保物权法律规范,使我国担保物权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无疑对我国银行信贷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从担保物权角度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之担保物权制度回顾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冰 《武汉金融》2007,(4):20-23
2007年3月1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物权法》草案高票通过。这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产权,中国的市场经济走进了“物权时代”。由于物权法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物权法》草案历经八次审议,创造了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虽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但物权法草案的修改、完善过程,可以说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而《物权法》草案最终高票通过,则反映了各方的广泛认可。物权和公民享有的其他自由权利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公民权利体系的基本内容,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不仅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表现,而且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物权法》的通过,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期专题选择了四篇关于《物权法》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速资金的融通,简化手续,减少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抵押担保的功能,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物权法》对最高额抵押作了规定,与《担保法》相比,增设了最高额质权担保制度.《物权法》关于最高额担保物权制度的规定,对银行信贷业务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额担保物权制度对于银行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小星 《金卡工程》2009,13(3):75-75
担保物权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修改和完善,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着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在将来相关的司法解释中能够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称《物权法势》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规定了一系列保护交易的物权制度,明确规定了对一切市场主体实行平等保护,与其他民事基本法律联系紧密,尤其是担保物权制度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补充、修改和完善。针对该法的新变化,为依法维护金融债权,有效提高资产质量,促进信贷业务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必要就《物权法》对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实践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村金融》2007,(10):50-52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了让他人知道物的归属,知道物的权利状况,需要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通常称之为“物权变动”)予以公示。即物权公示原则。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主要公示方式。交付是动产物权变动的主要公示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徐韶华 《浙江金融》2007,(8):12-12,32
广受瞩目的《物权法》经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通过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政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站在金融的视角,《物权法》有关担保物权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近年来金融实践中创设的担保手段和方式,借鉴和融入了较多的市场经济元素,对我国现行的担保法律制度作了较大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它对于维护金融债权,扩大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所确立的新担保物权制度完善了担保物权,修正了执行机制,势必在保护金融资产、拓宽金融资源、维护金融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必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关担保物权的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作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这就使物权法与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发生一定的重叠甚至冲突。物权法施行后,担保法与物权法在发生不一致时应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有关规定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作为一部调整和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它确立了物权法定原则。在《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基础之上,对担保物权制度作了重要修改和完善。本文对《物权法》中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密切关系的规定进行了概述,对商业银行如何妥善应对《物权法》所带来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所体现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扩大动产、权利引入质押范围等法律规定,与银行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完善担保手续、规范担保流程、实现担保物权等方面较《担保法》及其解释更为清晰和严格。《物权法》实施一周年来的效果显示,《物权法》给银行业拓展业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降低物权实现成本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在相关法律配套衔接、担保物权实现环境协调等方面还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物权法》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不足是包括法律、银行在内相关部门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它确认物归其主,物尽其用,明确所有权和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内容,依法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物权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同样也是深远和多方面的,需要银行积极应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担保物权制度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零乱到系统的发展过程。《物权法》的颁布,将担保物权制度从涵盖了保证、定金等内容的《担保法》中分离出来,完成了物权法的体系化,是我国担保物权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物权法》的规定并不完善,我国的担保物权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物权法》实施后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影响最大的将是在担保物权制度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息息相关的担保制度为视角,在分析当前担保体系下银行信贷创新遭遇的制度障碍基础上,重点围绕《物权法》确立的担保物权制度及其对商业银行信贷创新的效应和挑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贯彻《物权法》、推动商业银行信贷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子光 《福建金融》2007,(12):53-56
根据法院等权威部门统计,商业银行败诉的借贷纠纷案件中有40%~65%是因为超过了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物权法》对物权时效的规定,尤其是对担保物权时效的规定和《担保法》的规定有很大差异。掌握好这些不同之处,对于防范信贷风险、保障信贷资产安全意义重大。本文阐述担保物权的时效问题,并提出商业银行有效保障银行债权,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具有"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作用。《物权法》所确立的新担保物权制度与金融业密切相关,本文论述了《物权法》的实施为金融业发展所提供的机遇与挑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