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村上康辉先生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提出了一个优秀的概念和目标。“无处不在的网络”作为对未来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的预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网络的概念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设想被互联网架构的设计者考  相似文献   

2.
十分高兴参加“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也代表国务院信息办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进入21世纪,“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个概念从少数国家和少数专家那里向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传播和扩展。今天早上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用“Ubiquitous Network”这个词在Google上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条目有1300万。1300万这个数字说明“无处不在的网络”不仅是学术界、技术界、政策界中的概念,而且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它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十分高兴参加“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也代表国务院信息办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进入21世纪,“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个概念从少数国家和少数专家那里向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传播和扩展。今天早上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用“UbiquitousNetwork”这个词在Google上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条目有1300万。1300万这个数字说明“无处不在的网络”不仅是学术界、技术界、政策界中的概念,而且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它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第一个启示是:信息通信技术围绕“无处不在的网络”将引起一系列新的创新和发展。无线射频技…  相似文献   

4.
很荣幸代表海尔做这个发言。听了朱高峰院士、村上辉康博士等很多专家的演讲很有感触,我认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无处不在的网络国家很快就会到来。中国无处不在的网络之路一定会走,虽然会非常艰难,但前途会无限美好。海尔在“U”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推出了整套网络家电产  相似文献   

5.
宅营销     
网络的发展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宅”已经成为如今新兴的生活方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宅”成一格,随着队伍的壮大,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大众的品味、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社会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6.
刘岩 《商》2014,(23):207-208
网络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说十年前尚能有人在网络面前独善其身、宣称自己可以“无网而生”,那么在网络几乎全面浸入人类社会从生产到生活的所有环节的今天,已经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完全与网络没有关联,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与此相对,网络在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案例,网络环境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7.
金秋10月,村上辉康博士(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及阪本泰男课长将携代表团一同访问中国,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10月14日-15日)。继6月专访村上辉康博士之后,近日,本刊记者再次专赴日本,对日本总务省情报通信政策局综合政策课长阪本泰男先生进行了专访。阪本泰男课长首次提出了“无处不在的大亚洲”概念,其设想大胆、新颖。现将专访内容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个提法现在频繁见诸于各种媒体。大家都知道,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么无处不在的网络是不是仅仅指这种现象呢?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前的媒体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完整和系统。 21世纪初,韩国率先提出了“无处不在的IT839战略”包括开发8种服务,3类IT基础设施和9个新的增长引擎,具体目标是在2010年使韩国的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日本则在2001- 2005年电子日本(e-Japan)的基础上提出了2006-2010年的以无处不在网络建设为核心的日本国家IT战略,简称U-Japan。目前“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正逐渐影响世界IT发展方向。最近,本刊记者郑济仁、韩海生专赴日本东京野村综合研究所,就“如何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之议题对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村上辉康先生进行了专访。村上辉康先生对无处不在网络社会的建设,日本国家IT整体战略的制定有独到新颖的见解, 对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也很关注,并提出了衷恳的建议。现本刊将对村上辉康先生的答记者问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很荣幸代表海尔做这个发言。听了朱高峰院士、村上辉康博士等很多专家的演讲很有感触,我认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无处不在的网络国家很快就会到来。中国无处不在的网络之路一定会走,虽然会非常艰难,但前途会无限美好。  相似文献   

10.
朱超君 《商》2013,(22):211-21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普及。“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而来的网络虚拟财产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网络虚拟财产继承产生的纠纷问题。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出发,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与普通财产继承进行比较,旨在明确网络虚拟财产是可以被继承的。  相似文献   

11.
司徒微微 《浙商》2011,(2):36-36
2010年被称为“电子商务元年”,越来越多的商品专业市场经营户开始“触网”。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由电子商务引发的一场商业革命强烈地撞击传统商业概念和模式。在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下,传统的专业市场会悄然关张吗?  相似文献   

12.
U与中国     
2005年开始,各消费电子强国先后把U(无处不在的网络)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整个产业面临从e(电子)战略向U战略的转变。在此背景下,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主办,《财经界》杂志社和《信息化参考》编辑部共同承办的“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将于10月14日、15日北京召开。我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有关无处不在的网络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不仅提供茶余饭后的消遣,更通过彼此的融合联结成一个强大的集收视、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网络。尼尔森近年来的“三屏收视行为报告”,从一个侧面展开了消费者的收看画卷;在三屏融合的情况下,电视媒体如时代华纳,提出无处不在(“TV Everywhere”)的战略;网络视频媒体如Youtube,切入网民生活的诸多方面;手机供应商如iPhone,更要成为人们的贴身伴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网络开展业务,但同时各种安全隐患也层出不穷。黑客、病毒、误操作等针对应用的攻击越来越多,网络安全也从边缘渗透到核心,从服务器拓展到各种各样的客户端。“全方位安全网络”、“可信网络”等渐成主流。日益理性的用户希望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切实有效地防范于未然。为此,天融信举办信息安全全国巡展,掀起了信息安全建设的理性浪潮。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作为新时代技术发展的标志,也带来了商业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Yahoo、Netscape公司的巨大成功开始引起人们对网络的重新认识,随后对“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等名词的讨论,以及与之相伴的“注意力经济”等概念的兴起都无不反映出网络发展对目前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厂商也越来越重视营销活动。一时间.绿色营销、直复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等概念“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在网络用户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营销也越来越被众多厂商企业所青睐。所谓网络营销,是指厂商利用互联网网络,用相应的IT技术建立自己的网页或网站,以企业或产品信息为主要内容,面向大众进行有关产品的宣传.销售及服务的一种营销形式。  相似文献   

17.
吕俊 《消费导刊》2013,(12):144-144
福柯认为,“权力无处不在”,微观且无形。在他看来,权力是一种远离政治的概念,是一个没有主体的网络关系,在这样的关系网络中,个体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权力主体又是权力的对象,权力运行的目的也不在于压抑,而在于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规范效应。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对深入认识医患关系冲突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高杰 《中国广告》2013,(12):139-140
自20世纪40年代”意见领袖“概念被提出以来,意见领袖在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开始,各消费电子强国先后把U(无处不在的网络)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整个产业面临从e(电子)战略向U战略的转变。 在此背景下,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主办,《财经界》杂志社和《信息化参考》编辑部共同承办的“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将于10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 我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有关无处不在的网络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新闻·资讯     
《财经界》2008,(1)
第二届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本刊讯(本刊记者刘丽波)为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促进无处不在网络相关理论、技术及标准的应用,探索我国无处不在网络建设的发展路径,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无处不在网络社会发展研讨会",于2007年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