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中央银行会作出不一样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透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客观阐述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目标制的执行力趋弱,提出寻求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理论和实际角度,提出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认为我国可逐步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转向利率指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制定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以及在我国经济金融大环境下货币政策执行的一些实际情况,并结合通货膨胀情况讨论了当下我国的货币政策情况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西方国家金融市场货币中介目标的演变背景和专家研究出发,对我国现行的中介目标“货币总量”进一步分析。在德尔菲法和模糊判断理论的基础上,对可能作为我国货币中介目标的各类参数,包括各类利率和各种货币总量口径,与最终目标参数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表明利率的因果相关性要强于货币总量,所以文章进一步提出我国应该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总量至市场利率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梅 《民营科技》2011,(6):32-32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流通中的现金到贷款规模再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一直充当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已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自1996年以来一直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已经大大弱化了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面对步步走来的电子货币时代,我国央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从而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田敏婕 《会计之友》2007,(12Z):62-63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介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指出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传导应做出两方面的努力;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水平主义理论的出现对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提出了质疑 根据传统的货币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为基础,在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之间对中介目标进行选择。然而传统的货币理论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水平主义理论,该理论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现代货币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从货币政策规则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货币政策最优规则和有效规则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情况,进而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作出福利评判。  相似文献   

11.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关键在于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银行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以及17家银行的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离岸人民币利率联动在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利率联动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但在期限、渠道与微观特质三维度上呈现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全面考察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联动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核心逻辑、实时监测预警利率联动冲击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妥善解决“大而不能倒”风险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近年金融危机后一种金融研究的新视角——金融资产价格信息提取的蓬勃发展,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势必将在国内逐渐发挥其应用作用。文章对国内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回顾,以为我国后续研究铺垫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978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市场利率渠道发生了一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都更强劲、更持续。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我国利率调控由直接方式逐渐转向主要依靠间接方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高子惠 《民营科技》2011,(12):74-74
由于货币供应量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单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不完善的,应该从公开市场业务、投资、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三个方面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确定的与最终目标相关的、可控的、可测的、适应的具体指标或体系。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得出汇率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构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长期利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脉冲响应函数,考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长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短期动态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对我国长期利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期限相对较短的长期利率具有正向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要求,不仅于此,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央银行还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从而主要通过调控短期名义利率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如此操作不但较好地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而且,相比较正法定准备金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在零准备金制度下,货币当局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的预期来实现政策目标,从而在减少货币政策操作成本的同时,也使得中央银行有了更大的政策实施空间。  相似文献   

18.
Divisia货币指数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其单位货币提供的货币性劳务不同,所以货币性越低的资产利率补偿越高。本文中各类资产利率的设定均以持有满一年期为准。为了进一步计算各项资产持有的机会成本,则需选择一项基准利率。一般,国外文献大都以债券利率或者在每一个时点上各种货币性资产中的最高利率为基准利率。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债券利率时间序列资料不完整,导致与货币总量数据不匹配。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各项资产中最高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然后将基准利率与各项货币性资产利率的差加以折现,得出持有各项货币性资产的机会成本,亦即各项资产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选取目前公认的五种中介目标作为解释变量,借助于计量方法,通过比较各个中介指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状况分析各个中介指标的可实施性。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是目前最适合我国经济实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贷款规模的曾经被作为主要中介指标的功效正在削弱;通货膨胀率目标制不适宜在现阶段被采用;利率和汇率中介目标由于我国经济中各种问题的长期存在而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应当继续推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不断改善自身机制,让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增长这一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