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地产市场》2007,(9):109-109
很多企业都想快步成长,努力做大。但做多大才够呢?本书向我们展示有很多公司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刻意限制自己的成长.与当前“向大看齐”的管理主流理论背道而驰。它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占据了与众不同的地位。保·伯林翰称这些公司为“小巨人”——它们虽小,却有伟大的“灵魂”。他让我们看见:大。虽然是企业发展最顺理成章的方向,却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更不是经营者仅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8,(1):30-32
企业战略的竞争力永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航标”和“灯塔”。2007年,中国企业从成长到成熟,从公司管理到公司治理,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无疑不是战略竞争力的诠释和注解,新机会、新思路也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3.
“上市”不等于“去家族” 《中外管理》:在您看来,欧美的家族企业在发展模式上如今各有什么特点? Sanjay Goel:在欧洲,那些发展一二百年的私营企业,其实它们的成长大都是非常稳定、非常缓慢的,不像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提速很快的环境。那里的企业很多虽然不上市,但是他们的盈利部分也不是用来过奢侈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战略管理为什么重要?战略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地制订战略?如何有效地实施战略管理?这些问题是当前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当今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基本特征已经由“短缺”向“过剩”过渡,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主题,企业经营的本质也渐渐由满足顾客的需要向提升顾客的价值发展。战略学家乔伊尔·罗斯和迈克尔·加米这样认为:“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将会在原地打转。”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战略管理并不是一系列的诀窍,也不是什么技术,它是一种分析型思维以及利用资源采取的行动。”由于外部经…  相似文献   

5.
企业失败与再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伟  盛杨 《企业研究》2001,(12):31-34
从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管理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的形成与不断成熟。长期以来,企业平均寿命过短、死亡率过高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大批明星企业变成流星,要么是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要么是关门倒闭。因此,便有了所谓的“螃蟹型企业”的命题,是说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成长很快的大企业,就像螃蟹一样,一红就死,很少能健康地生存下来。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虽然各个企业都有具体原因,但是,从管理理论和管理规律来看,这些企业的失败存在一些共同的基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可持续成长理论在研究企业成…  相似文献   

6.
杨光 《中外管理》2005,(5):22-24
4月9日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主办的第12次中国企业经营成长与发展调查报告面世。本次调查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在调查结果出炉前,我们就充满了兴趣与期待,因为近年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主流显学”,如今企业经营者们几乎言必称“文化”,但究竟企业文化在经营者心目中是怎样的?落实在执行中是怎样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7.
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当企业为了寻求快速的成长捷径等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有问题的时候,企业就会想到“外脑”,想借助智力机构来突围,但目前中国智力行业内是“李鬼”与李逵并存,鱼龙混杂,因此,借外脑,如果是没有找对路,可能就是末路而不是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周绍朋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中,我们,总是为国有企业“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所困惑,关键是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既能规范企业行为,又能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要搞活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增强...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它的成长与发展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也都处于一个不断流变的过程中。如果企业能够与员工始终达成并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将会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地长期为企业发展服务。“心理契约”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都在不断变动,难以用一纸僵化的文本加以载明,但是只要企业与员工仍然能找到各自需求的交点,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加以满足;同时每一位员工也坚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而努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这~契约就始终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和谐发展。因此,共建并维护“心理契约”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中心,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闵杰 《审计文汇》2005,(9):14-14,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不断更新。生产力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一劳动者,已由“人”变成“资源”,传统企业中的人事管理转化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而提升到人力资本经营。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因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管理乐章的重音符,人力资源审计作为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一种手段,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应冶金部体改司的邀请,我们参加了冶金企业营销管理调查活动。这次活动除到安钢、邯钢等企业进行了调查外,还走访了既是冶金企业的用户,营销管理搞得又好的海尔、海信、小天鹅、小鸭集团等企业。这次调查使我们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冶金企业的营销管理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同行及国内家电等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1.营销管理在一些企业中仍没有放到“龙头”地位。企业的领导体制大都是“生产型”而不是“经营型”,一些企业对营销重视不够,营销人员占企业职工比例仍很抵,最高的不足2%。家电行业营销…  相似文献   

12.
管理工作在企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形的、潜在的效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职工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管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一是抓人头,第二就是抓管理。事实证明,不善抓管理或放松管理,就会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就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基础,也就不能有真正持久的、能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竞争能力。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十多年前就反复强调的那样:“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认真搞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0页)、“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二卷129页)。然而,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当家人都认识到了,即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和企业改革的动态变化中未必都能把管理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管理的幅度和深度必然相应增加,对企业领导者的精力和能力都会提出巨大的挑战,企业领导者也避免不了遇到授权和制衡的问题。事实上,要想保持高效率的运作机制。领导层适度放权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但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大量基础管理环节的空缺、企业领导技巧的匮乏,往往导致企业领导层陷入“一放就乱,一抓就死,上下猜忌,监控失心”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管理的幅度和深度必然相应增加,对企业领导者的精力和能力都会提出巨大的挑战,企业领导者也避免不了遇到授权和制衡的问题。事实上,要想保持高效率的运作机制。领导层适度放权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但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大量基础管理环节的空缺、企业领导技巧的匮乏,往往导致企业领导层陷入“一放就乱,一抓就死,上下猜忌,监控失心”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日本的许多企业中,正在推行一种被称为“T模式”的管理方法。这种全新的、现代化的“T模式”管理方法,就是由8个字母“T,,打头的英文单词的意思所组成,它们是“Trend”、“Time”、“Training”、“Think”、“Target”、“Try”、“Technology”和“Tokyo”。  相似文献   

16.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企业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主动改变传统的成长管理理念,积极采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出现不但具有其必然性,而且它们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是具有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经营者》2006,(22):12-12
快跑之后需“放飞”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不仅体现在技术和研发领域。也体现在管理上.有自主才能创新。自主创新不是说从零开始。而是要学习借鉴跨国公司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找到当前最缺什么,然后在整个产业链上能够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减法     
一个人如果剔除自身的错误和毛病就会走近完美,企业亦如此,即一个企业减去某些缺点和不足,也会不断走向成功。但是,一些企业往往失败于可预测、预防的错误,其原因就是首先在思想意识中轻视“减法”,从而导致企业不是主动地减掉错误,而是被动地“享受”错误。比如,某公司创业伊始,凭一种产品、一个品牌就“火”起来了,过快的成功使经营者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战略冒进,误入了一些不熟悉的“战区”,结果由盛急衰。无独有偶,另一公司是国有企业,年已40,长期的计划经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当企业面临转轨变型之时,却前怕狼后…  相似文献   

19.
经常就有老板这样问:我的企业管理人员也配了很多,可就是不知为什么,管理还是这样乱这么差?那可能是因为你的“管理人员”不是“管理人才”!或者你的企业里只有“管理人员”没有“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局面。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行业由快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也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自身管理出发,积极做出调整,有效遏制“两金”占比持续增长,合理匹配“两金”增速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本文以建筑施工企业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内部、外部因素,深挖“两金”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两金”占用过高带来的危害以及压降“两金”的现实意义。力求通过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两金”压控具体对策指导实际工作,也期望能为建筑施工企业“两金”压控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