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和产业》2001,1(1):57-62
<正> 汽车工业(含摩托车)是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金密集、相关面广、带动性强的产业。“九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中外技术合作,在汽车电子技术、轿车车身设计技术、安全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应用以及电动汽车开发、燃气汽车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大批成果,为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缓解环境能源压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10年国家将电动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该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善的产业政策框架截止到2014年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20余项专  相似文献   

3.
2014年没有太多意外,我国电动汽车再次高速增长,上市电动车型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改善,产销量实现了翻两番。作为被广泛看好的新兴产业,很多人对于电动汽车期望很大,觉得这个发展速度很不解渴。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及早破解,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更好。战略定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技术带来了现代汽车工业,汽车也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近代以来形成了庞大的汽车工业体系。当前,人类再次处于一个变革的时  相似文献   

4.
项目背景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年。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毫无疑问具有节能环保、降低油耗等优点。电动汽车从油井到车轮的效率是普通内燃机汽车的3倍。随着锂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电动汽车市场具有了更大潜力。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我国一些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电动汽车:如通用的沃蓝达(Volt),日产的聆风(Leaf),比亚迪的E6,力帆LF620EV等。目前电动汽车的普及主要面临成本、可靠性、续驶里程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汽车产业是带动性极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五”期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我国实施了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并取得显著成效。纯电动汽车研发进展顺利,进入小批量生产与应用;混合动力汽车产品进入国家公告程序,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建立电动汽车产业,逐步实施车用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洋 《环球财经》2012,(5):112-114
从高潮到落寞的两年令人失望,但却不足以磨灭中国的电动汽车梦想。这个全球已经为之奋斗超过百年的产业,依然凝聚着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目前举足轻重的代步与运输工具,内燃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量都在急剧膨胀,其对石油资源的大量与持续性消耗既是导致能源紧张的主要根源, 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之一;而电动汽车具有能量来源广(其使用的电能可间接来自水电、核电、风电、太阳光照、机械功等)、排放低(甚至为零排放)等内燃汽车不可比拟的优点,正逐步进入公众消费市场,特别是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替代内燃汽车的理想选择之一。但是,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要获得广泛的应用,除了车体机械部件、电气部件和动力电池性价比需进一步提高之外,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补充(充电)以及维修服务的充电网络也至关重要,特别是近两年商业化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汽车)数量逐步增多,而充电模式的不规范和充电网络的建设未能及时跟进,使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图片简报     
《首都经济》2009,(12):10-10
近日,北京市正式出台汽车、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五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实施方案提出要努力使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产业实现跨越,振兴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方案则提出实施千辆新能源汽车应用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战略搭载中国汽车强国之梦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汽车消费,既是我国汽车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化的强大驱动力之一。我国汽车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快讯》2010,(15):10-16
一如时尚潮流的反复,汽车也开始流行起100多年前的风尚。 1873年,英国人戴维森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这甚至比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早了10年以上。1900年美国制造的汽车中,电动汽车15755辆,蒸汽机汽车1684辆,而内燃机汽车只有936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生产工业基地和健全的产品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WTO的加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通过建立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能力,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经济、研发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从政府制定最小经济规模标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民族品牌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汽车是全球石油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迫在眉睫.发展电动汽车代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对我国能源安全、节能减排以及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政策和规划严重滞后,扶持政策的力度需要大大加强.我国具有发展电功汽车的先发优势与资源优势,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与政策先导作用,推动低碳交通,振兴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4.
汽车产业政策即将出台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在研究拟订,可望不久出台。据介绍,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我国汽车工业目前出现的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生产不集中等问题,力争2000年前使我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在...  相似文献   

15.
闫丽霞  杨昆 《科技和产业》2020,20(3):126-130
普及电动汽车被认为是减轻雾霾的有效方式。为了研究普及电动汽车的困难:第一,先通过汽车保有量与PM10排放量的数学关系证明燃油汽车会造成雾霾。第二,通过电动汽车生产时和购买时的博弈阐述了生产者仰仗于政府补贴,购买者由于电动车充电时间长、无法长途远行的原因,选择电动汽车有焦虑。第三,通过5城市交通耗电量对发电耗煤量的数学关系证明了5城市的交通耗电和发电耗煤呈同增同减关系。第四,提出了耗煤节能、降低电池成本、提高续航能力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程 《新财经》2009,(6):78-78
2009年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日产(中国)协办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会上,雷诺日产与工信部就在中国推广零排放汽车项目达成合作伙伴关系,雷诺日产与武汉市签署了有关电动汽车推广的谅解备忘录,武汉市成为其在中国的首个合作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一、2009 年10 月, 上海首座I C 卡电动汽车充电站投用。国内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通过验收。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总投资508万元,占地面积400 平方米,设有包括4 个临街路边充电车位在内的9 个充电车位,充电站能够满足可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各类电动车辆充电需求。目前,充电站首先为上海市政府班车、社会电动公交车汽车、上海公司移动式电力营业厅、电力工程车等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暂不对社会车辆开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销售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电动汽车发展,支持研究开发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2005年,又颁布了一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明确提出要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2005年11月23日,为期4天的第四届北京国际清洁汽车技术研讨暨展览会在北京农展馆正式拉开了帷…  相似文献   

19.
吴恙  曹惠茹 《魅力中国》2011,(8):347-347,22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电动汽车将成为节能减排的最佳途径,成为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导向。本文对我国电动汽车的分类与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当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了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电动汽牟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但是,结合电动汽车在长三角地区的应用现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电动汽车所冠以的"新能源"和"低碳"这两个字眼,并积极寻找发展新能源汽车真正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