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98年取消国有银行信贷规模限制以来,我国开始进入间接货币调控时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依然是信贷渠道,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货币渠道对物价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很小,货币渠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分别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有效性,对1984年至2008年我国利率、投资、消费及国内总产值的年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且对2004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贷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除消费外均存在阻滞因素,我国贷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互为因果关系,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比较有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都作用于经济,但与货币渠道相比较,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关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角度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索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冲击效应及其对他们波动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均能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响通货膨胀和产出,信贷渠道的短期产出效应则较为显著,货币的长期产出效应较为持久,货币当局应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差异化调控,以实现产出和物价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5.
采用DAG技术识别SVAR模型,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并比较了"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与价格效应具有不同的传导途径,前者以"货币渠道"传导为主,而后者则以"信贷渠道"传导为主。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方向上均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相对于扩张性货币供给政策及信贷政策冲击,紧缩性货币供给政策及信贷政策冲击对产出水平的影响时效快,影响程度大。此外,相对于紧缩性货币供给政策冲击,扩张性货币供给政策冲击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时效快。相对于扩张性信贷政策冲击,紧缩性信贷政策冲击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时效快。在短期,紧缩性信贷政策对价格水平具有比较大的影响,而在中长期,扩张性信贷政策对价格水平的影响程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日本地震和海啸使主要经济体经济疲软影响我国贸易出口,中国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泡沫等国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体制基础上,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次贷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的传导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给的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信贷渠道相比货币渠道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虽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都作用于经济,但与货币渠道相比较。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问题.由于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难以发挥作用,因而,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而在通货紧缩时期,信贷渠道存在渠道收缩和阻滞问题,在经济繁荣或过热时期,信贷渠道又过度扩张,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和中小企业贷款总量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存在的。但在现有传导机制下,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是有限的。应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寻求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内学术界主要在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对于经济增长及实际产出的影响孰大孰小,及究竟是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贷渠道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佶 《西部金融》2006,(7):7-11
本文以国有银行改革为背景,通过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运行特点分析改革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冲击.文章分析了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并提出了货币政策效能的新认识框架,试图建立一个微观银行运行与宏观货币调控相结合的分析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我国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同时发挥作用,但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稳定性来看,M2相对贷款比较持久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规模较小,其作用的发挥也极为有限,但实践证明,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途径的作用正日益显现。文章运用单位根、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价指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规模较小,其作用的发挥也极为有限,但实践证明,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途径的作用正日益显现。文章运用单位根、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价指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主要通过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来检验其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非最优货币区之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利率渠道、信贷渠道、信用渠道和汇率渠道。利率渠道强调利率的区域差异会带来政策效果的差异;信贷和信用渠道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讨论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汇率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作用机理类似,与经济的外向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市场不发达等因素,制约了利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在回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出目前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的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文章运用协整检验和VEC(向量误差校正)模型对1996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表明:M2与物价、产出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且M2与物价负相关而与产出正相关、M2对物价只产生微弱影响而对产出则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情况产生的理论与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20.
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要求改变了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文从银行信贷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两方面并借助简化的商业银行行为决策模型考察资本约束的信贷扩张效应,利用CC-LM模型讨论资本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在资本短缺情况下,严格资本监管将导致贷款供给下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1990年代美国、日本出现的信贷紧缩部分应归因于1988年资本协议的实施,监管当局和货币当局必须重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宏观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