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仁爱"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所在。孔子"仁爱"思想的提出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孔子个人境遇的产物;孔子的"仁爱"思想有丰富的内涵,以"爱人"为"仁",以"克己复礼"为"仁",以"孝悌"为"仁"之本,以"忠恕"为行"仁"之方;在当今社会,孔子的"仁爱"思想有利于促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纠正人们的功利化价值取向。研究孔子的"仁爱"思想,继承其文化精髓,并使其创造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义利观,是他的德治、正己、仁爱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任何管理理论,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说,都无法回避义利问题,义利的平衡、和谐,是社会协调发展,组织稳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儒学在我国思想史上曾经主导过我国很多个朝代的思想,曾经也成为许多朝代的统治者所推崇的治民思想,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绝不可小视,但是儒学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这有待于我们返回到先秦时代,返回到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身上,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儒学派的开创者。在很多时候我们只了解孔子的一些表面上的思想,却从未真正了解过他的哲学思想,以及他的哲学思想中起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因此要了解孔子的儒学思想,还要处到他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去看待他,本文主要是通过描写先秦时代以及秦朝时代儒学的兴起以及如何灭亡的,以及儒学的由兴起到灭亡的历史经历来看待当时的儒学思想对后世的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地影响。本文通过描写孔子和子思以及其他的思想家的思想的对比,来阐明孔子哲学思想中的伟大之处和独到之处。孔子所创造可仁爱治国和中庸之道也为后世所沿用和敬重,成为很多统治者所用之作为治民的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孔子强调的"仁"已经不是处于伦理道德领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而变成了一种治国学说."仁政"思想是孔子在前人思想基础上创立的政治现,它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和富民,它的实现方式是克己复礼.孔子的"仁政"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影响中国历史文化两千余年,对现在社会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鹏 《中外企业家》2013,(7Z):262-262
文章从阐述孔子"仁"学思想的涵义出发,指出了"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后通过"仁"是社会的轴心,追求"仁"的境界,必须做到孝悌,人的尊严和价值要用人自身的道德人格来证明。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亲友之间的关系时,要以"仁"为原则等具体问题的阐述对孔子"仁"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吴博 《价值工程》2010,29(23):36-37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其思想的主旨,他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人作了不同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的。尤其是"泛爱众"、"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思想对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实践,其意义之深远重大是毋容质疑的。本文重点讨论了孔子"仁"学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芳芳 《企业导报》2010,(5):249-249
儒墨思想是诸子百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两种学说,二者在各自的主张中都提出了"爱"的观念。比较了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之间的异同,并讨论了二者因为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注定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孔夫子的人本主义理财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因而在其1 7岁的时候到贵族季氏家里做过记账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吏".人们一谈到孔子,一般只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孔子在理财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孔子虽然有"罕言利"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但他并不反对理财活动,这从他对端木赐的评价中可见一斑,端木赐是孔子的门人,也是卫国的大商人,孔子对他的评价"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即是说端木赐很会理财,在理财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并且积累了大量财富.孔子对端木赐的理财能力作了高度的评价,并把他最看重的学生颜回与端木赐相提并论.孔子的人本主义理财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以及全球华人企业的理财思想,造就了日本企业的崛起和亚洲"四小龙"的产生,甚至美国的企业咨询机构也开始研究孔子的理财思想.  相似文献   

10.
同仁堂是一个拥有343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品牌,至今仍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生机与活力的原动力,就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同仁堂文化。一、同仁堂的创立——儒家思想与铃医生涯的完美结合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者爱人,同情友爱,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把人的疾苦、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儒家思想的要义。然而,思想一定得化为行动,否则就是空谈。乐氏家族是同仁堂的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要学会发展,必须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的含义,把握科学发展的"定向"、和"定位",坚持以仁爱思想、责任意识、自强精神和创新超越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许萍 《企业导报》2014,(10):80-8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笔者主要是从"公忠勇毅"、"仁爱"和"诚信"这三个角度来阐述的。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战国中期诸侯蜂起,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政"思想占重要地位,旨在劝告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要施仁爱,孟子思想中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为当时统治者争取民心,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当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出发,论述了孔子"重义轻利"、孟子"贵义贱利"的伦理道德思想,"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强调义重于利,但孔子所强调的是人们要通过劳动等正常手段谋利,致富.阐释其在当今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艳 《东方企业文化》2014,(12):118-119
"孝"文化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中重视从心灵深处内化"孝"思想。"孝"思想在当代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但是存在着"孝"思想内化缺失的表现,文章分析了成因,也为当代人"孝"心灵内化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归纳儒家仁爱思想的具体内涵入手,阐述儒家仁爱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降低交易费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和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子反思的是确定的社会生活秩序,规范人生的制度,准则,法则,总之他反思的是一种规范性的人文文化,因而他从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形而上之道只能是有关人,人生和人世之道,这也就是孔子的仁学的概括。而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也有一位哲学家,用抽象的思维形式述说了这种人文的文化,就是费希特。费希特通过绝对自我演化出的自我与非我的运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在人学思想中涉及不多,更多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认识和自身伦理道德感的提升来反观人与自然,而这个自然也就是孔子思想中的社会、国家。孔子与费希特的这种"修己"或"非我"来达到一种平衡,即人人自身的非我限制。  相似文献   

18.
彭励 《价值工程》2012,31(8):95-96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经典名言。孔子主张"德治",强调通过道德的教化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同时,还主张必须要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文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企业"德"与"礼"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他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三宝观是当今社会人生观的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以三宝观为切入点,尝试探索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葛茜 《现代企业》2013,(3):33-34
以"仁爱"为基点的儒家思想及其"轻敛薄赋,休养生息"的发展观、"先富后教"的教育观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许多可供借鉴的内容。本文将儒家思想中有益的部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以"富民"和"均无贫"思想作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以"见利思义,重义轻利"来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体系和以"先富后教"的思想来发展和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