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有钱庄、票号等民间融资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间借贷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快速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民间借贷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今年的"吴英"案将社会对民间借贷的讨论推向了高潮。民间借贷冲击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发生信用问题的时候容易与黑恶势力相联系,引发社会问题,与高利贷甚至是洗钱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这些充分暴露出了民间借贷的监管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完善的地方。民间借贷市场需要规制,引导其健康发展。本文对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的民间借贷监管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间借贷活动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也具有先天缺陷和风险因素。我国民间借贷发展中存在风险隐患。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民间借贷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规范民间借贷利率定价机制,遏制民间借贷的投机交易;加强监管,将民间借贷纳入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拓展民间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广泛应用于非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虽然拓宽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但也产生了金融风险。因此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及规模方面分析了其区域发展现状,阐述了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民间借贷对经济的影响,并从法律和金融层面提出了规范和发展民间借贷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欣欣 《特区经济》2014,(1):192-194
民间借贷在解决中小企业向正规金融融资难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也成为非法集资的重要掩饰,对地方金融的正常秩序形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的形成机理,并对温州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提出如何规范发展我国的民间借贷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对民间资金的需求不断上升,民间借贷已经成为当前民间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间借贷游离于我国正规金融体制之外,其立法、监管、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给中国带来较大的风险。对此,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民间借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民间借贷的特点、产生原因及民间借贷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贷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常见方式起源甚早,而在银行等大型金融中介机构特别重视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更将民间借贷热潮推向了一个怪异的繁荣期,继而引发了诸多问题和负面社会现象,将金融法律法规建设,特别是民间借贷,与金融商业活动发展之间关系的平衡协调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满足目前"微主体"对资金的"大需求",同时解决面临的偿还能力的"高风险"问题,金融法律法规完善问题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分析如何以法律为手段解决和规范民间借贷这一问题。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民间借贷加以规制,一方面满足民间借贷的迫切需求,发挥民间借贷的优势,另一方面弥补民间借贷的不足,规避民间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保障和促进金融市场资金配置趋于合理化与高效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体制多元化伴随与之匹配的金融结构的多元化问题目趋显现,民间金融、民间借贷已成为经济活动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宏观经济学的视角,在分析我国民间金融民间借贷的现状基础上,探寻其成因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完善和规范民间金融、民间借贷的具体建议,这对我国民间金融及民间借贷的健康平稳发展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芸 《北方经济》2012,(17):90-92
正一、"民间高利贷"的溯源民间借贷因其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的特点,加之我国金融监管不严、资金需求量大等外界原因,利率不断攀升。民间借贷没有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其自身缺乏规范性,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造成了民间借贷的变质。故"民间高利贷"是由"民间借贷"因未规范化而自然衍生出的失控的民间金融行为。向来被视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温州在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借贷一直比较活跃。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民间借贷正以其借贷亲情化、换贷自由化的特点呈快速发展之势,借贷额已高达数千亿元,国内仅某省的民间资本就有83000万元之巨。民间融资可以说是国家社会经济正常的"循环流转"以外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储蓄与投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民间借贷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农村基本金融服务供给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发展中还存在运行不规范、利率高、容易转化为非法集资及引发金融犯罪等问题。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民间借贷内在缺陷、严格管制基本政策、法律规制缺失及金融生态落后等。为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应采取疏堵并重、综合治理的民间借贷规制基本政策、承认民间借贷正当法律地位,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运作,强化民间借贷向非法集资转换防控及优化金融生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民间借贷长期存在与我们所认知的灰色地带,一系列不规范和不透明的特点都存在,这也决定了其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隐患,但是其暴利空间又让放款者难以抗拒诱惑,对此趋之若鹜,这种民间借贷兴起在“难进银行门,民钱难寻”的状况.对民间借贷进一步进行规范、引导,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民间借贷,帮助民众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民间借贷成为很多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方式的一种补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其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部门监管权责不清晰,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文章剖析了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民间借贷风险的解决方案,以期民间借贷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借贷一直比较活跃.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民间借贷正以其借贷亲情化、换贷自由化的特点呈快速发展之势,借贷额已高达数千亿元,国内仅某省的民间资本就有83000万元之巨.民间融资可以说是国家社会经济正常的"循环流转"以外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储蓄与投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是一种简单的信用担保方式,更是中小企业或是个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但由于我国在民间借贷问题上缺乏较全面的法律规范条例等众多原因,使得民间借贷中的某些环节常出现众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对邹平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体系视角下的民间借贷市场规范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萍 《特区经济》2009,(12):75-76
由于正规金融的缺位与民间借贷自身融资优势的显现,民间借贷市场越来越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对当前民间借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其发展的相关对策,同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的民间借贷形式的规范化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庆国 《特区经济》2012,(3):267-269
近年来,在货币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以其灵活、快捷等优势空前活跃,但由于缺乏相关强行性法律规范,民间借贷容易产生债务纠纷,引发高利贷等违法犯罪现象,影响国家宏观调空政策的效果,引发债务人资金使用的恶性循环,导致社会动荡。为此,国家应当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立法规范,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被监管化、去高利化,应加快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发挥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民间金融体系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民间金融改革也正在进行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民间借贷应该合法化.民间金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均已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民间金融发展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民间借贷,所以对于民间借贷的研究仍然很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民间借贷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8.
徒芳草 《魅力中国》2013,(14):56-56,393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金资源的市场配置行为和一种金融服务的补充形式,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日益深刻。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民间借贷亦以各种形式发展起来,已成为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但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不断增长,其蕴含的风险不断积聚,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亟需加以引导与规范。本文在对民间融资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民间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民间融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碧芸  成进  盛钢 《特区经济》2009,(6):254-255
民间借贷是融资的渠道之一,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中,还没有关于民间借贷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已有的相关规定非常混乱,存在诸多弊端,我国应尽快制定专门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解决民间借贷引起的问题,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在我国尤其是东部省份发展迅速。民间借贷满足了多层次的市场资金需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缺乏制度支撑,而给金融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本文在分析民间借贷效能的基础上,对民间借贷中的危害行为是否归罪进行讨论,再从明确民间借贷的概念,赋予民间借贷合法地位,制定相关法律和完善监管制度四方面对民间借贷提出刑事法律规制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