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超  谢远艺 《价值工程》2012,(12):133-134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高端服务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产业发展还是在产业转型都是如此。文章从深圳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在深圳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促进作用,提出加快深圳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3):134-135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产业集聚化和产业高端化可以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下,北京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CBD区内国际金融、文化传媒以及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现代化高端商务区.根据现代服务业在北京CBD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产业发展重点、科技创新投入、优惠政策、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低碳交通这五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洪凤 《价值工程》2015,34(8):197-198
秦皇岛市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具备较大潜力和上升空间。本文从秦皇岛市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蕾 《西部财会》2012,(5):75-79
当前,以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的服务外包在国内外蓬勃发展,成为一国(或地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西安作为中国二线服务外包中心城市,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其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分析西安服务外包产业竞争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提升该产业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高端服务业,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重意义。为贯彻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本文对淮安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互动作用的机理,并以上海为例,构建了二者互动发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长期动态互动关系: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了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但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强,并没有起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效率和增强其产品品质的作用;而且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关联效应也没有表现出来。因此,要促进二者互动发展,必须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服务化的进程,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造更多的需求;大力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未来几年,江苏省淮安市要建成辐射2000万人口的江苏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甘肃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依据甘肃省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属于低带动型、 高附加值产业但增长迅速,生产性服务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不强,没有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三次产业的带动作用和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还未结束。而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为此,我国如何在保持传统低端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且带动作用不强,资源分布不平衡且供求矛盾突出,产业体系不完整且产业链偏短,相关人才欠缺且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产业技术标准不规范且缺乏国际竞争优势。综合而言,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一、实践探索与评价基于对健康服务业的认知和前景展望,北京、深圳、成都等国内很多地区也在积极开展健康服务业的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5,(28):5-7
金融服务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巨轮之一。目前,天津正着力建设以高端金融服务业为发展核心的自由贸易园区,国务院将天津自贸区定位于高端金融服务业,服务于制造业。但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业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在建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对中国(天津)自由贸易园区高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本文对中国(天津)自由贸易园区提出了关于金融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金芳 《价值工程》2010,29(26):28-29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突破口。秦皇岛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农户规模小、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生产基地科技水平低、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滞后、农民素质较低等问题。本文针对秦皇岛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皇岛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0-2013年共14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但高技术产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效果并不显著,呈现出具有替代性的冲突局面。根据结论,本文分析了相关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安徽省今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间良性互动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加强政策导向势在必行。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一)确立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发展高端服务业上,积极探索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模式。首先,要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的原则。高端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催生的产业,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商业服务业带来了市场,旅游产业对商业有着广泛的带动作用,因此对旅游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认为城市游憩商业区是未来旅游城市发展商业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技术密集型代表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工业迅速崛起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与重点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国家由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将从辽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入手,针对辽宁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对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重要保障."九五"以来,国民经济减速运行,尽管服务业增长速度也在放慢,但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却在逐步增强.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我国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比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分别下降了4个和1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40%,呈现与工业并驾齐驱的态势.物质产品的短缺消除后,经济增长必将更多地依靠服务业的带动,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十五"期间,受市场需求制约,农业很难快速增长,工业增长的空间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国民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倚重于服务业的带动.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能够稳健地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与中西部皆得到有效验证;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城市规模等级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绿色经济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上;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改善劳动力与资本错配、促进知识溢出与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影响绿色经济效率。据此,应大力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注重产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与城市规模差异。同时,立足于本地实际,探索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发展路径,助推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河南始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着力点,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产业同构、高端要素积累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及发展观念路径依赖尚未打破等问题依旧存在。"十二五"期间,为加快河南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及推进"两化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