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张茜 《天津经济》2015,(11):11-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协同创新内涵及高校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创新,促成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共享与整合,探索建立高校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完善京津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议,进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冶金尘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京津冀区域内冶金尘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状,对资源清洁化梯级利用技术、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参与和相关政策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分析冶金尘泥资源利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冶金尘泥资源利用行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京津冀港口资源整合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当前津冀港口群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以资源整合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有关港口的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港口竞合发展方面实现有效突破,形成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的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在多元体系化建设过程中,三地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金融协同发展的概念入手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当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构建评价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京津冀三地2005—2017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三地的两两之间的金融协同程度和三地分别与区域整体间的金融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在不同方面不协同或者协同度不高,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原因进而提出促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三地互访、沟通交流与合作议程日渐频繁.通过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地区整体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但未来协同发展空间巨大.通过京津冀区域内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阻碍因素.在深入探讨京津关系和津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天津的战略定位,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提出了促进滨海新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计算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各产业比重等指标,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并利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实证分析结论为提高京津冀产业结构水平,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独有的政治、经济、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利用协同创新高效整合资源的能力,使得京津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全面深度合作。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和可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推动好、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改革的历史责任。能不能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对我们是否讲政治、是否把"四个意识"落到实处的重要检验。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意义及背景,介绍了目前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进展情况,最后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产业协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京津冀区域内产业仍高度趋同,天津与河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竞争倾向,未来区域内仍存在巨大的产业调整空间。本文通过建立衡量产业承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各城市之间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尽管河北整体产业承接能力有所改善,但各城市之间承接水平仍存巨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就各个层次城市如何提升其承接能力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协同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是三地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的重点任务之一,更是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是支持京津冀地区环境协同治理政策的有效途径,对于保障该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最佳效果,也具有现实性的参考意义。本文从京津冀地区环境问题现状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可以在区域内依托各自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既有利于各区域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首都的压力。文章在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未来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策略及效应,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打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过去3年多来,京津冀这片土地上,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面前,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从探索走向深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产业实力、政策环境、文化设施建设、"引进来、走出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本文从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现状出发,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时期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谭悦  侯丽珠  孟媛 《天津经济》2022,(10):15-21
为及时跟踪监测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总结发展成效,挖掘发展潜力,分析存在不足,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指数研究的角度分析2014—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状况,与长三角地区开展比较研究,力争科学、客观、多角度评价京津冀协同创新状况,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设统一的区域信用体系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难以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的要求.京津冀应借鉴长三角地区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在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信用标准、信用市场等方面尽快突破,最终实现信用资源的无障碍流动共享,从而带动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内实现合理配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其价值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为落脚点,对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谢钊  呼和 《北方经济》2006,(20):38-4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时间上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本文通过分析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提出五条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家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办法。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三地各自为政,"一亩三分地"思想极其浓厚。京津冀地区要实现协同发展最终达到一体化,必须借助国家的顶层设计,打破重重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资源要素市场,让科技、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差距,从整体上提升该地区经济实力,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谢钊  呼和 《北方经济》2006,(10):38-4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时间上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本文通过分析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提出五条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曹妃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曹妃甸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且提出了新形势下曹妃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