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机载体,通过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合作力度不大,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明显、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尚未显现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在充分发挥区域内成员各自的产业优势基础上,探究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促进策略,对于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产业协同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而金融发展又是区域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金融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路径。本文对京津冀区域内金融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内金融一体化进展缓慢的根源,通过对国内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实践的总结,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是我国第三大都市圈,日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制约了经济协同发展。因此,京津冀应综合利用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金融创新模式,提高金融创新质量和速度,促进区域金融融合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金融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开展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文章分析了科技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以及京津冀科技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的设计思路,同时给出了通过建立相关法律体系、拓展银行网络、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搭建融资互助联盟等方式构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更大的城市经济规模和更高程度的国有化程度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地,京津冀在实施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产业转移和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会在短期内加剧市场分割。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加快产业分工和转移;加快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质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值得学术界深入思考。其中政府、企业、高校等参与主体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状况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京津冀地区的8个代表性城市进行了调查分析,整体归纳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状况,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创新资源分布具有"中心—外围"的特征,尽管京津冀三地空间上紧邻,但中心地的创新资源却未有效辐射周边,而呈现孔雀向南飞的"异地转化效应"。同时,缺乏先行先试政策与国家特殊体制支持,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政策洼地"劣势明显,降低河北吸收创新外溢的效率,并影响制造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攀升。因此,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是基于创新资源空间分布、产业梯度性与地区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知识外溢、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的试验与探索。文章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面临不足,提出协同创新示范区应在功能定位、创新体系、空间组织、新经济形态四个方面进行前瞻性构建,在政策上建议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加强创新联盟、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以保障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三地的高等教育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三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了不平衡的态势,资源拥有量的差距较大。因此,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协同发展的视角,从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背景、师资资源、教育经费、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及成就等方面构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的经济合作正向更深层次拓展,三地间合理的金融业分工与协作势在必行。在对京津冀金融业分工与协作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提出,京津冀应建立分层次金融体系,构建地区性金融网络;利用金融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推动京津冀地区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完善金融合作政策制度;强化地区金融系统间合作。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主要优势体现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中性、京津冀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以及政府主导发展的有序性等三个方面。但是近几年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相对缓慢,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创新链布局不合理、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以及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不顺畅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京津冀科技创新链、健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健全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等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