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税收弹性与税收负担程度,由此为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完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平衡区域间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跨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此外,还需要在东部地区的带动和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实现不同区域间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可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省份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差异系数评价方法对我国区域间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了导致我国区域间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借鉴美国和日本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化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芳  王培暄 《企业活力》2013,(6):103-108
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2002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MLD指数和泰尔指数来描述这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自2005年开始呈缓慢缩小趋势,苏南、苏北、苏中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从2005年开始逐渐缩小,对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程度在下降。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在扩大,尤其是苏南内部的经济差异最明显,对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苏中及苏北地区发展相对均衡。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识税收负担的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负担是一个综合性的衡量指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分析税收负担应根据本国、本地区的综合税收环境来进行分析和衡量。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税收负担的基本概念、指标体系、影响税收负担和分类等内容,从而为认识税收负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玲  姚建兵 《经济界》2022,(1):35-40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2006年~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和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方程分析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能源消费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也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此外,不同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存在区域差异,但是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弹性系数却不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为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对全国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永年 《城市问题》2023,(7):33-42+83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从时空维度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演变和分异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分解,通过构建绝对/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其收敛性。研究发现,2009—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碳排放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小分散大集聚”的俱乐部特征。在区域差异上,东中西部、南北方的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的来源由超变密度向三者相对均衡的状态转变,南北方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贡献。全国城市、东中西和南北区域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较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相对较慢,低碳技术创新、创业活跃度、工业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财政分权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FDI在我国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这必然导致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出现差异。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FDI与产业结构的灰关联分析,发现FDI对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最大,也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次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为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我国专门针对西部地区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实证分析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前后税收负担、资本形成总额、产业结构、人均GDP,发现优惠政策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仍存在税收优惠效果弱化、范围狭窄、时效滞后、措施欠妥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在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调整税收优惠形式、拓宽优惠税种范围、规范税收优惠措施、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等层面予以完善,从而提升西部地区税收优惠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受税收计划、地方财政预算刚性及均衡入库等因素的影响,税收征管中普遍存在延缓征收税款、随意调节入库进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正常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政府运转的需要,或是迫于完成税收增长指标的压力,存在地税部门超征税款的行为,这不仅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给建设法治政府带来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与实施无疑将是我国税收法治建设进程中重大事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无论在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税收负担还是引导资金的流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必将积极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的税收法律环境的形成。面对这种变化,可能还有很多企业有些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吃透新税法,重新调整经营思路和经营策略,达到自身税负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与实施无疑将是我国税收法治建设进程中重大事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无论在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税收负担还是引导资金的流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必将积极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的税收法律环境的形成.面对这种变化,可能还有很多企业有些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吃透新税法,重新调整经营思路和经营策略,达到自身税负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一个30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根据中国实际劳动力流动规模,并考虑了汇款、外地与本地劳动力工资差异、人口流动滞后于劳动力流动等多种因素,定量分析了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可以有效改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速缩小地区间生活水平差距,但由于在一国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现象,因此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虽然劳动力迁移显著提高了输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但单纯的劳动力输出并不能缩小同发达地区人均产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与劳动力就业是否相匹配,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增加的关键.通过理论构建与经验分析,发现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就业匹配是由宏微观因素共同塑造的.区域资源禀赋程度以及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从宏观上塑造了劳动力的流动,而代际的流动差异和回流的家庭动因则从微观主体上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中西部具备产业转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在中国结构性失衡情况下测算中国省级层面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指数(SE-ISEW),揭示其区域差异及收敛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方法:纳入结构指数修正居民消费以拓展ISEW核算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使用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检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结构均衡发展,拓展的SE-ISEW能够反映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SE-ISEW在省级层面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慢于GDP增幅;中国的SE-ISEW存在区域差异,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区域间非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减弱;全国和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地区的SE-ISEW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趋势。研究创新:构建结构指数并拓展SE-ISEW的核算体系,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提高可持续经济福利提供理论依据,为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净碳转移水平关乎区域碳排放流动效果,影响区域碳排放权分配与可持续发展。运用MRIO模型对30个省区市2012—2017年的净碳转移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从区域内、区域间、超变密度3个方面对净碳转移水平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净碳转移水平整体逐渐提高,由净碳转入转为净碳转出,但区域和省域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净碳转移水平最高,各省域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的净碳转移水平较高;从区域差异来看,研究期内区域净碳转移水平整体差距在逐渐缩小,区域内净碳转移水平差异最大的是西部地区,区域间净碳转移水平差异最大的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从贡献率来看,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净碳转移水平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区域内差异,最后为超变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信息熵作为测度产业结构均衡程度的指标,将其运用于我国制造业结构时空演变特征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的熵值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过程;根据我国29个省区制造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将全国分为五个类型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的均衡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在一定范围内制造业结构的均衡程度和区域人口规模的对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人口规模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之一,而且一定范围内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各部门发展越均衡.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02—2012年数据,从省级层面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知识外溢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如下:从省级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以研发存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但研发存量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则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从区域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知识外溢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人力资本异质性显著有利于东部地区,不利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虽然有利但不显著。以研发存量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东部地区,有利于中部地区。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以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东中部地区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