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末位淘汰制与标准线淘汰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精髓论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以外的更多领域。可以说,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淘汰。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淘汰分为两种类型,分别称之为末位淘汰制和标准线淘汰制。末位淘汰制是指参加竞争的成员按照一定的淘汰比例产生出被淘汰者的方法。标准线淘汰制则是指参加竞争的成员按照事先制定的淘汰标准,对处于标准线以下的成员进行淘汰的方法。两种淘汰制的具体对比结果如下表: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种淘汰方式的差异是较大的,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淘汰方…  相似文献   

2.
末位淘汰制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前些时间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现仍余波末静的“现代城哗变”一案,仍是商家茶余饭后不厌的话题,可是诸多报纸的文章或者是介绍邓智仁与潘石屹的关系沿续;或者说第一商城一次性支付给“现代城”营销人员18-25万元人民币补偿金的诱惑;或者说压力要把握力度否则员工承受不了。而从未对现代城末位淘汰机制予以剖析,在此笔者想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谈一下“末位淘汰机制”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章珺 《中国新时代》2005,(4):104-106
干活越多的人,出错的几率越大;越坚持原则的人,得罪的人越多;结果这两类人因年终评分低而被“末位淘汰”了——好的制度为什么结出这样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章珺 《河北企业》2005,(5):13-15
干活越多的人,出错的几率越大;越坚持原则的人,得罪的人越多;结果这两类人因年终评分低而被"末位淘汰"了——好的制度为什么结出这样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末位淘汰制能够优化企业的员工结构,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新思想、新资源的产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但是,如果不注意有关细节问题,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后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时应注意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末位淘汰制?我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像西方企业那样随便把人淘汰出企业。因此,在中国,最好实行以内部待岗为主、内部待岗与淘汰出企业相结合的末位淘汰制。以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和我国的一些著名企业一般不先将员工淘汰出企业,因为…  相似文献   

6.
<正>大约从1999年开始,“末位淘汰制”成为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的一种制度。例如2001年底,IT大公司掀起了裁员风暴,裁员以末位淘汰制与减薪的方式进行,联想集团与FM365网站曾就人员优化工作发表了声明,联想集团称每年都会进行末位淘汰和人员优化,这是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7.
任革军 《企业世界》2002,(10):41-42
大约从1999年开始、“未位淘汰制”成为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中的一种制度。如2001年底,IT大公司掀起了裁员风暴,裁员以末位淘汰制与减薪的方式进行,联想集团与FM365网站曾就人员优化工作发表了声明,联想集团称每年都会进行末位淘汰和人员优化,这是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全面看待末位淘汰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强 《河北企业》2002,(10):30-31
人们对末位淘汰制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避免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有人则认为末位淘汰制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等恶性情况。那么,末位淘汰制的科学评价是什么呢?对于这种制度的出路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10.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中的生产、营销、财务等管理一样,是基本的管理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白领阶层的比重增多,经济全球化与竞争的强化,企业对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依赖越来越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与实践以及管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已是举足轻重了。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源称为第一资源。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183;彼得斯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国际化,过去的“沼泽地”变成了“平坦的大马路”。联想在国内的渠道营销优势慢慢地不复存在,许多国际PC厂商加大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力度,已经把战火燃到了联想的家门口。面对这种情形,联想高层果断做出变革的决定,一方面是业务重组,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文化变革,即由过去的亲情文化向业绩导向的文化变革,加强管理方面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于员工和基层管理者执行强制排序和末端淘汰,对于中层及以上的管理者坚决执行“能上能下”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高国民 《公司》2000,(6):17-18
去年以来,永荣矿务局发电厂从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入手,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提出的要“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形势要求,在全厂管理干部和工人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一年多来,该厂推行“本位淘汰制”的做法和体会是:一、教育先行 解放思想 消除误区 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长期缺乏竞争机制,该厂一些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当了管理干部就坐上了“铁交椅”,只能上不能下;只要进了工厂的门,“生是企业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末位淘汰制的创新激励与员工选拔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激励制度,却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避免被淘汰,员工会趋于保守选择低风险的创新行为,同时会努力打击拆台能力最低的竞争对手。结果,末位淘汰制不利于创新激励,但会淘汰低能力的员工从而有利于员工选拔和分流。因此,文章认为企业应该权衡其在创新激励方面的优势与在人员选拔方面的劣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末位淘汰这种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5.
是否在企业中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是近几年来人力资源领域中争议较多的话题之一。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恶化,裁员成为许多企业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选择;在中国,尽管企业对裁员慎之又慎,但面对经济下行的趋势,实行末位淘汰制可以说是一个折衷的选择。本文从未位淘汰制存在的理由出发,阐述了末位淘汰制的不足以及可能遇到的阻力,  相似文献   

16.
胡盈 《人力资源》2004,(11):44-46
几乎每一位“末位淘汰制”的波及者都成了“惶惶在存者”。“末位淘汰制”就像一只市场经济路上的雪狼,用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盯住企业员工的后背,让其狂奔不止。  相似文献   

17.
赞成者认为,“末位淘汰制”可以激发员工积极竞争的状态,使企业内部竞争得到强化,“末位淘汰制”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演变成员工工作的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经营业绩。反对者认为:“末位淘汰制”容易造成员工之间的猜疑与不合作,不利于团队建设,最终还将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8.
末位淘汰制博弈模型的建立、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末位淘汰制的定义,分析了末位淘汰制中存在的两种主要博弈关系,建立了一个基本的三阶段子博弈末位淘汰制模型,在第三阶段,子博弈具有同时选择性、随机停止博弈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产出过程中均衡点和博弈各个阶段的约束条件,得到满足各个阶段约束条件的完美纳什均衡解;同时,还对该模型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该模型验证了末位淘汰制所具有的4个典型特征,给出薪酬参数设计公式,并从7个方面其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末位淘汰”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时下,许多企业在搞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大力推行“末位淘汰”,目的在于使员工处在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人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努力工作,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激发大家的进取心,以取得共同的提高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述 《企业文化》2008,(3):75-75
渔民从海外捕鱼回来,为了防止舱里的鱼缺氧而死买不出好价钱,他们常向船舱里投入所运鱼类的“克星”,让鱼群在逃避被食危险的过程中保持活力。这正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没有了压力,是很难发挥出超常动力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来谈“末位淘汰制”的问题,是很容易推及出我的观点的:末位一定要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