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暴风雨来临之前通常是出奇的寂静。比寂静更可怕的是,全流通改造来临之前A股市场接受了一场全盘暴跌的洗礼——4月22日,上证指数再次创下6年来的新低,深沪市有130多家股票跌破了净资产值。这意味着,即使国内股市能够在新的全流通方案开始后迎来一轮牛市,那它也是要真的从废墟上重新站起;市场预期越来越近的“全流通改造”方案是否能被市场各方接受,现在尚不可知,因为关于决策层的消息习惯性地近似真空。  相似文献   

2.
刘亮 《资本市场》2005,(5):52-53
“如果是单边送股的方案,全流通将成为推动大盘上涨的力量。”上海睿信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在接受《资本市场》记者采访时介绍:“全流通问题一直是悬在股市头上的一把利剑,开展全流通试点,将会使市场充分消化全流通因素,转而刺激大盘上涨。”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05,(5):54-55
他们曾是股权分置问题最激烈的批评者和全流通改造最积极的建言者,在预期政策出台临近时,他们却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偃旗息鼓。  相似文献   

4.
刘鹏 《资本市场》2005,(5):56-57
数年的辩论已将“股权分置”问题适时地推上风头浪尖,“股权分置”真成了横亘在中国股市发展道路上“一道迈不过的坎儿”。“分置”解除后,中国股市面临的还很难说就是坦途。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泛征集专家意见,我们对未来全流通时最具投资价值的公司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恒春 《资本市场》2005,(5):47-47,50-51
全流通的魔盒自从被打开之后,就再也关不上了,不同的市场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不时地从不同的角度打开魔盒。  相似文献   

7.
全流通不好使——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在股票市场流通.2001年以后.监管部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股票市场的“全流通”。但遭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对,于是暂停了该项工作。但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对解决“全流通”的呼声日见高涨。认为“全流通”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其立论依据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1)从理论角度看.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中小股东就可以通过“以手投票”来发挥股东的监督功能.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恶意收购.炒掉不称职的经理人员.从而提高治理效率:2)从实证的角度看.美国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治理效率居世界前列.因此股权分散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3)股权分置使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大股东只关心“圈钱”.而不关心股价的涨跌,致使中小股东损失惨重。只要实现全流通就可以使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上述问题就可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下,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特点各异,同时对整体上市的路径选择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2月20日下午三点,北京还是春寒料峭,新大都饭店的会义室里,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由《资本市场》杂志社组织的“放言股权分置,把握最后时机”的研讨会正在这里紧张地进行。十几位在京的知名经济学家和经济专家都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全流通”如箭在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中国股市7000万投资者来说,“全流通”,这个曾经透不过气来的话题,似乎已不再是那般沉重了。 2003年11月下旬以来,沪深两市均爆发出强劲上扬的走势,元旦之后,更有了加速的势头。2004年1月14日,沪深股市在没有任何突发利好的情况下突然上涨,出人意料地创造了中国股市历史上第八次单日井喷行情。 对于这一轮突如其来的行情,市场人士众说纷纭。从有关争论来看,市场普遍认为管理层在减持国有股问题上,已达成了某种共识,“让利于民”已成为基本原则。这唤起了人们对2004年股市的种种期盼。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流通问题上,政府部门如果能充分顾及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再向市场高价减持国有股,确实会对眼前的股市构成某种利好。  相似文献   

11.
王吉舟 《经济导刊》2004,(11):32-38
中国证券市场似乎永远在萎缩与救市间轮回,伴随一次次政策救市,投资者似乎堕入无间道—不间断地遭受损失,忍受痛苦。“保护投资者”从总理的口中讲出无疑是第一次,这令绝地中的股市重燃希望,欣喜若狂,然而,证监会将如何落实总理的精神却仍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12.
股改正在艰难地接近尾声。除了300多家至今依然按兵不动的问题公司之外,其余1000多家上市公司或已完成股改,或正步步推进,势态逐步豁然开朗。可以想像,全流通已经令社会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一线曙光。然而,全流通看似遥遥在望,国有法人股的悬念依然颇多。上市流通几成定论,各种愿望则期待揭晓。 巨额资金的涌入与撤离,一直使内地的两大股市动荡不安。各类投资者终于可以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资本市场。资本的踊跃既可使股市水涨船高,也可使之水落石出。股价原本就是由资金的供求所决定的,一旦投资者获利的动机强烈,那么股市的投机炒作也将如火如荼;一但出现风吹草动的传闻,那么股价的猛烈下跌又会挫伤投资者的信心,使股票交易相对的冷淡。内地A股市场就在这一涨一跌之间吐露出投资者的利益欲望。 跌跌不休的内地股市曾经上演了无数的悲喜剧,而新近再度开市的股市同样见证了暴涨与暴跌的场面,数千亿资产就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体验了追逐的快感以及虚假的繁华景象,涨停板上荣光无限,跌停板上死去活来。当前市场上短线资金的异常活跃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人投机坐庄操纵股市,而国有股的渐次放量又将再度激起内地资本市场的阵阵涟漪,让手持股票的人们跃跃欲试。 国有法人股之前占据了内地两大股市的大半壁天下,全流通使之改变了身份,与普通的公众股无异,但种种无法预知甚至出人意料的因素又使之神秘莫测,会不会掀起更大的风浪也未可知。如果全流通没打任何折扣,那么国有上市公司的命运将从此改变,股权的转让与更替渐入常态,中国资本市场上波澜壮阔的运动也将无可比拟;而一旦受制于政策的干扰,那么,深沪股市又将在阵痛之中戚戚低迷,无以复加。 无论如何,国有上市公司之间的股权收购已成定局,似乎除了并购与控股,一切都无关紧要,只有投资者热烈追捧,各谋其利;而一旦被外来投资者收购,其结果则不仅仅会带来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转变,而且还将主导今后每一场资本运动的走向;不仅仅会牵动相关部门的紧张神经,甚至还会激发起局外人士莫名的民族情绪……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真凶是取消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制度,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按市值配售新股的政策。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来自内地证券市场的爆炸性消息接二连三地在我们的身边悄无声息地破灭,但总是令人无法释怀,无法归于沉寂。因为它牵动着敷以千万股民的切身利益。累积了十几年的痼疾终于在2004年不可遏止地次第爆发,蔓延至今尚未停息。无论是老牌的所谓三大嫡系的中央军券商,还是少壮的占据各地山头的派系券商,不是深陷泥淖,就是相互拖累,甚至死去活来;而数千万股民向沪深股票  相似文献   

15.
<正>股市“全流通”已争执若干年,现在终于要动手了。其中的曲折经历和未来走势,予人以莫大启示,值得关注中国经济改革乃至政治改革的人们认真思索。“股权分置”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其原意是避开姓社姓资的争论,既保障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又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时移事易,进入新世纪,“股权分置”成为保护特殊利益集团、盘剥流通股的罪恶元凶。形势比人强,今天终于到了可以对旧有制度进行改  相似文献   

16.
17.
《资本市场》2005,(6):82-84
单纯在上市公司内部通 过讨价还价来解决股权分置 问题是不现实的,试图通过 试点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注 定是徒劳。解铃还须系铃人, 股权分置改革最终还是一个 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板块:缺憾的福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四年的坎坷,中国的创业板最终以中小企业板块的形式于2004年5月27日在深交所降生。从中小企业板块到创业板市场,又是一条渐进之路。“渐进”意味着需要不断地演化。刚刚降生的中小企业板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尽管有“四个独立”的原则,但“两个不变”使那些创业板的热望者感到了些许失望。北京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深交所这次开通中小企业板块,在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组织结构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深交所而言,走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艰难了。所谓“四个独立”是指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两个不变”即所遵循的…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和功能上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都处在不正常状态。这种不正常状态最根本的制度性原因是股权的流动性分裂。从现实看,股权流动性分裂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八大危害,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匹配机制,客观上使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处在不平等的状态。为此,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坚实、平等的制度基础,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唯一的出路是必须进行股权的流动性变革,以形成一个利益机制一致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市场的全流通问题,近这一历史累积的结构矛盾,近年来,成的。号召并不是强迫,也不是立法来再次成为热点,当年“国有先有“赌场论”的情绪化抨击,后有或权力干预,投资股市完全是“姜太股减持”的热闹场面又回来了。不过,“陷阱论”的道德化分析,一些人用公钓鱼”式的自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