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主要受到聚集经济的影响,市场拥挤效应不显著,由于聚集经济的存在,城市规模具有自我膨胀的趋势。不同等级城市规模的研究也印证了以上的结论,并且,城市规模越大,聚集经济效应就越大,城市自我膨胀的趋势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初动因是源自于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生产和消费的聚集。由聚集而形成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经济造成了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结构升级,城市经济因此不断发展,城市功能也在日益增强。但聚集并不是无限制的堆积,受规模积累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城市聚集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着扩散,通过扩散寻求更高质量层次的聚集。两者的交替衍变是一种动态的辨证过程,城市经济正是在这种交替衍变过程中往前发展。文章通过城市经济发展理论的历史回顾,对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聚集理论进行了综合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聚集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由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化过程.其次,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业推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问题、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五个方面,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并希望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传统的聚集经济概念存在的明显缺陷出发,对聚集经济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探讨。作者认为,聚集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复合经济。确切地说,它是由聚集规模经济和聚集范围经济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探讨聚集经济的本质,对资源空间配置机制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规模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玲玲  周天勇 《经济经纬》2006,45(1):112-115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规模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位优势与城市最优聚集规模的关系,随后分析了最优城市规模理论和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困境,城市规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适度城市规模网络结构是对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批判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聚集经济与国有企业规模结构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林金忠 《财经研究》2001,27(4):12-18
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任务之一,是实现国有企业规模结构优化。许多人只是从古典经济学的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概念出发,将这一任务理解为如何将国有企业“做大”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引入空间向度,那么就应该考虑到聚集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本质上是空间意义上的对外部规模经济,它与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是互为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本文初步提出了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中可利用的几种聚集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顺德为例,对城市化的聚集经济和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客观评价和理论分析,认为推进城市化需要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是其主要经济动力;城市聚集经济的产生,必须实现城区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并提出其主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聚集经济是指产业活动在城市聚集所产生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外部规模经济收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构建企业生产率决定模型,对中国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劳动力市场共享、技术外溢为企业提供了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构成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影响最强,技术外溢次之,劳动力市场共享较弱。基于分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微观基础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强化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成长经济理论与中国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以往城市发展管理中规模说的局限,提出城市发展的成长经济说,认为城市的成长应当以资源、动能和知识为基础,尤其要在外围环境放松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未利用资源的潜力,并指出了成长说下的城市发展思路更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城市增长与城市结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是人口在空间上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产品和服务生产的专业化,家庭、企业、政府内部及相互之间联系的密切,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的不断增强等。19世纪中期以来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毋庸置疑是受工业化高潮的影响。18世纪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决定因素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我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重点研究产业聚集度的决定因素.利用调整后EG系数对我国聚集度水平进行测定,发现行业间聚集度差异水平总体保持上升态势.通过行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制度因素对产业聚集的综合作用.发现制造业产业聚集十分明显;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开放制度对产业聚集有明显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对产业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内部规模效应逐渐减弱,外部规模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冯云廷 《经济地理》2005,25(6):814-816
城市化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产业间和城乡地域间重新配置和组合的过程,是要素聚集和时空秩序的整合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城市聚集机制来完成的.文章以聚集经济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导致城市聚集的经济机制.提出了“比较利益-互补利益-选择利益”共同构成的利益关系链,是引致城市聚集的基本动力的观点,同时,还以城市聚集过程中的两次效应为出发点,考察了城市聚集的实现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这种研究对于更好地透视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思考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思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集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聚集经济一直被认为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各种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城市和城市经济.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化,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聚集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在具体分析聚集经济形态和本质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说明聚集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研网财经数据提供的数据,对1949-2004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已步入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并已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小城市大规模发展的趋势转变为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主.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表明我国城市聚集效应对城市化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也能实现规模经济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在理论上主要缺陷在于未来将外部性和空间因素考虑进去,若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行,规模经济就业两种类型,即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聚集规模经济,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看,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基于上 认识,本文提示了几种可供中小企业利用的规模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产业聚集理论回顾与评述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聚集。马歇尔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一种产生聚集的“新鲜产业空气”一协同创新的环境。以传统和现代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有韦伯的产业聚集理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体系过度分散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本文探讨了导致中国城市体系过度分散的体制原因。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倾向于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领域实施全面的控制,在地域广阔与人口众多的国情之下,这种全面控制的管理思路内生出了过度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基于城市经济学理论,本文将中国各省区看成城市体系,采用2000-2009年的省区面板数据,以国有经济比重作为国家管制程度的代理变量,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发现,国有经济比重显著降低了大城市居民数比重,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理论假说。这一发现说明,放松与减少政府管制是构造更加有效合理的城市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琦 《当代经济》2023,(3):3-11
城市自身空间发展过程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城市资本积累过程和恢复再生产过程作出理论假设。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为研究背景,以中国256个城市为样本,以2008—2012年为抵抗期,2012—2017年为恢复期,实证分析两个时期中国城市经济韧性与城市建设和规模扩张过程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城市不只是经济活动的容器,其自身的建设和扩张过程,将对城市应对冲击和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产生影响。其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城市建设过程对抵抗期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作用,以城市人口规模为代表的城市扩张过程则具有负向作用。最后,恢复期城市建设和扩张过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发生较大转变,城市建设过程不再具有显著影响,城市扩张过程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聚集经济是因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大量聚集而给单个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它是一定区域内的外部规模经济。中小企业由于其内部规模不经济和自身的群体特征,更适合聚集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因同类企业大量聚集而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据此本文考察了利用聚集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有效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钟卫军  左宁 《生产力研究》2002,(6):147-148,158
本文在肯定一些学者分析的导致我国城市化滞后原因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市场化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中介 ,并认为只有在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要求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协调 ,也只有推动市场化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促进城市化进程而不影响正常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