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又更加促进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贷、网络众筹、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成本小,门槛低,流动性强等特点,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市场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将论述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以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以及网上基金发售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直到越来越多的普通金融消费者以高涨的热情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这是否又是一个全民炒股、全民买基的场景再现?本文回顾了近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目前的情况,并针对当下热销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在陕西省5个地市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了普通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与网络金融环境下,金融转型升级是一个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新问题.金融转型升级是由传统的金融时代向新金融时代发展、由半封闭式金融向开放式金融体系转型的动态过程,即WTO框架下,传统金融时代--金融转型--新金融时代.我国的金融转型升级已开始起步,并渐成规模,新金融在创造新的业务空间的同时,不间断地为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的潜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网络金融的深化,在充分结合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我国金融业将开拓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格局,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催生了一系列新型的金融工具。诸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新兴金融业态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在理财产品市场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线上基金产品异军突起,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暴。主要基于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发展背景下对互联网基金理财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围绕金融发展与江苏省海洋经济增长关系这一问题,检验了江苏省沿海三市的存贷款总额和保险行业保费收入与江苏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海洋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有力的支持,但江苏沿海三市金融发展水平有限,金融对海洋经济的促进作用微弱.因此,江苏海洋经济发展应该考虑到金融发展,完善金融机构和创新金融产品是目前江苏海洋经济增长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传统保险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该何去何从?成为了许多保险人或者金融界人士心中的一团疑云。国外互联网保险早已如火如荼之时,国内传统保险行业面对互联网公司的虎视眈眈,又该如何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开拓互联网保险这一创新模式?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给保险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给出传统保险行业发展互联网保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科技大力发展,互联网浪潮兴起,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使这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商业模式进行改革。互联网的传播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互联网金融也形成一定的冲击,金融行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下,对银行理财产品也进行了变革,银行的理财产品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形成互联网销售模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融资问题是小微企业发展中反映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互联网金融具备"普惠金融"的素质,对于洛阳这种金融资源不足,资本市场发展欠缺的城市来说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更加灵活便捷、服务面广泛的互联网理财模式也逐渐进入了理财市场,P2P、P2F等理财模式以及各种金融创新模式竞相发展,形成了与传统理财产品不同的产品形式。大学生群体拥有一定投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使用者和互联网金融消费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此,本文在宁波地区对大学生的理财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的理财行为和特点,并对大学生理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首先源于思维模式创新,以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保险行业的思维模式,实现保险行业发展由"技术引领"向"思维模式引领"转变,是保险行业下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行业给人的普遍印象是"高、大、上",距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有较大距离。进入开放、灵活、接地气的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也应转变固有形象,向"草根"靠拢。互联网强调的"大众、草根、普惠"和"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思想,正在改变着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众理财顾问》2014,(5):66-67
正他是一个深耕理财行业20余年的金融人士,也是国内第一个提出"金融折扣"理念的人;他所创立的理财机构成立10多年来,管理资产规模3年间出现了超过20倍的增长。他就是北京钱景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荣春。创业之前积攒丰富金融经验1992~2013年这21年间,赵荣春从最初的中国农业银行淮阴分行一线业务员做到中信建投北京海淀南路证券营业部副总经理。从金融市场的甲方到乙方,他都经历过,而在金融理财方面突出的能力便在这期间得以体现。在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工作时,赵荣春成功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销售团队,  相似文献   

12.
蒋向明 《财会学习》2020,(11):228-228,23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互联网和金融的彼此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它具有浓郁的高科技气息,给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理财方式带来巨变.另外,因为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安全性等特点,快速的被人们熟知、认同和使用,这严重影响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本文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对比,分析两种金融方式的含义、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与监管引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的视角看,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创新活跃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这也是一个金融管制不断放松的时代。因此,在金融创新机制逐渐变化、复杂程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深入探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互动作用机制,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引领和支持,以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金融策划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话题.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策划业的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金融策划与个人理财紧密相连,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金融策划业从业人员已成为个人理财市场中最重要的力量.目前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金融策划业是加快启动和发展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桂科  赵甜 《国际金融》2014,(5):15-20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在这一年中,互联网思潮的发展势如破竹,影响并改变着传统金融业态和格局。从小额信贷到P2P网络借贷,从银行理财到网络理财,从实体信用卡到虚拟信用卡,创新无止尽、潜力无边际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对银行、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冲击,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随着女性有着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和更强的消费能力,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的"她经济"越来越盛行.面对众多针对"她经济"推出的信贷、理财等金融产品,女性的金融行为对于其金融健康状态至关重要.总体来说,现阶段的中国女性金融还处于"亚健康"状态,金融健康水平还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这一蓝海市场已逐渐浮出水面,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绿色互联网金融无疑将会是发展创新动力源。目前我国现行的绿色互联网金融模式有:P2F2C2M模式、C2F2B模式、G2F2B模式、P2F2B模式和P2F2M模式,绿色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构建可以从这些模式的共有的要素中寻找创新点,只要保障措施到位,绿色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金融理财市场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状态,我国金融理财市场面临“政出多门”、“多头监管”的法律困境,现有监管机制难以适应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发展的新格局.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晰金融理财的信托属性,进行顶层设计,以出台《信托业法》为契机,统摄各类金融理财行为,发挥司法权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保险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应该积极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保险的营销,在充分利用网联网金融这个平台的同时,要不断的根据市场环境对营销模式进行完善,以更好的规避风险。本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理财观念也有所改变,对金融理财业务也有所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对金融理财业务感兴趣.所以,设计适合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宣传理财观念等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本文对农村金融理财业务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在农村开展金融理财业务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农村金融理财面临的困难,最终分析了发展农村金融理财业务的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