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西北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节点区域,是我国落实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和连接国内外自贸区的关键纽带。基于2005—2019 年中国省域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测算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前后外商直接投资的“真实值”与“合成值”之差,评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对陕西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排序检验与安慰剂检验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陕西自贸试验区对进出口总额同样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为扩大“示范先行,辐射带动”的力度与范围,陕西自贸试验区应深入对接国际商贸通行规则,增强引资政策的吸引力和透明度;完善外商引资配套制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和范围;重视向内开放合作,加强辐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2.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广西、云南、黑龙江成为我国首次在沿边设立自贸试验区的三省区,我国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了沿边沿江沿海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周边国家将发展方向聚集到我国的边疆地区.然而,由于边疆地区多年来未能形成开放的市场体系,缺乏内生发展动力,使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资源要素共享和优势互补仍处于简单的贸易层次,未能有效利用地缘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沿边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推动边疆地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促进边疆地区融入国际经贸新规则、构建与周边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带动边疆开放平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目的就是从税制、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进行创新改革,其中税制领域改革更是整个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税制领域的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希望能在税制领域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实现税收制度的国际化。文章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税制改革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税制改革前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微观企业综合经营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上海自贸试验区税制改革对相关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税制改革强化了企业经营绩效与实际税负率的负相关性,弱化了企业经营绩效与流转税及其附加税的负相关性,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首先使用文本分析法量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并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评分体系量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之后基于2013—2020年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发现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自贸试验区,其制度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区域生产效率以及提高区域市场发展程度,在总体和细分维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事中事后监管是自贸试验区承载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影响其试验效果的关键因素.广东、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相关专业监管、以清单管理为标志的审管分离和管服结合等项制度建设方面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实践探索.发达国家(地区)在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方面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自贸试验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可供探索借鉴的模式.综合国际经验,研究针对构建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9—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合并数据,系统考察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自贸试验区没有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实施一系列稳健性分析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考察表明:试验区通过吸引外资进入,在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作用下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本土低生产率企业的大量进入,拉低了试验区所在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试验区的制度红利使得企业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的动力不足,从而也抑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总体上,试验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小于进入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以其独有的制度创新基因引领要素集聚,聚焦“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会对区内的产业协同集聚产生影响。结合2008—2018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使区内产业的协同集聚;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能通过对外开放制度创新、财政补贴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促进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税收优惠制度创新机制对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自贸试验区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效果对处于不同地理区位、行政等级不同的城市具有区域异质性,自贸试验区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促进效果具有行业异质性;空间溢出视角下,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会对相邻地区和经济水平相似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总结了上海临港新片区三年来的创新试验成果,对标“五个重要”要求,对标国家积极申请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自贸协定,对标新片区在国内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的迫切使命,通过问题、效率和动力变迁三大导向,提出临港新片区如何更好发挥内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的制度创新建议,并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世后,货物贸易获得巨大发展,而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本文应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建立自贸试验区前的双边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出口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口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限制政策对金融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制定区域贸易协定对金融服务贸易也不一定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如对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稳定,但对于日本和欧盟内多数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仍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贸易的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建议重点在中国自贸试验区探索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放松金融服务贸易限制,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10.
营商环境直接决定着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流向,是制约经济活力从而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辽宁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政府服务效率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与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应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持久战",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方式,提升市场主体的活跃度.  相似文献   

11.
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安徽省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措施,加快建设马鞍山创新联动区,实现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的联动发展,需要依托有利条件,其中人才条件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服务安徽自贸区以及马鞍山创新联动区的各类外贸企业,课题组采用多种方法,深入了解企业对国际贸易双语人才的需求,研究适于本地外贸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安徽自贸区及马鞍山联动创新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海关在监管服务制度创新方面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借鉴世界自由贸易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同时,如何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在安全高效管住的前提下支持和促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试验成果,以更好地服务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这是当前海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自贸区的涵义、类型、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追溯,客观分析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意义、独特本质和现实基础,在借鉴现代海关管理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自贸试验区海关制度创新的原则、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建设物畅其流、集约高效的物流大通道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引领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现实诉求愈发迫切.本文首先深入剖析了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发展诉求,其次分析了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基础和瓶颈,然后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定位、目标和原则,最后落地实施层面,提出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实施策略、实施步骤、实施计划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贸港邮轮旅游业是促进海南构建国际旅游中心的重要产业,法治化是推动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中国特色自贸港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定位,突出了海南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把握自贸港邮轮旅游业的法治属性,推进规制构建“中国邮轮总部经济”和“世界邮轮经济中心”。聚焦规制邮轮游客权益保障、邮轮旅游公共秩序安全、邮轮旅游市场法治、邮轮游纠纷化解机制等内容,借鉴域外邮轮旅游业发展的法治经验,探究中国特色自贸港邮轮旅游业法治引领、保障和促进机制,全面推进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开放,推动业态创新和旅游业升级转型。建议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邮轮旅游业发展促进条例》,启动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发展的调法调规工作,强化央地会同立法机制,构建以“邮轮旅客为中心”的自贸港邮轮旅游纠纷化解机制,促进规制自贸港邮轮旅游市场新法治和新秩序,营造中国特色自贸港邮轮旅游业发展的宽松、开放、便利、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正逐渐成长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而在这一进程中,恰逢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渤海通道在论证之际,有望作为重大战略工程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所以大连应紧跟时代潮流,勇于承担国家使命,借重渤海蓝色新干线,全力打造东北亚自贸先导区.为此,本文通过透视时代背景,梳理大连的发展历程,明确将大连提升为东北亚自贸先导区的战略价值,整合大连的综合优势,分析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重渤海通道力挺大连提升为东北亚自贸先导区的推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自贸试验区被赋予“开放升级”和“体制改革”双重功能:一是在服务业和投资领域实行进一步对外开放,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全国整体融入世界经贸新规则提供压力测试。这种功能定位既有国际背景的压力驱使,也有国内环境的迫切需求,并且遵循着渐进式改革的内在逻辑,具有明确的试验目标、行动策略、路径选择和发展前景。虽然在推进过程中面临一些制约,但未来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目前自贸试验区主要面临部分区域功能定位相互重叠、对外开放功能受限制、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尚未建立、法律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从优化竞合格局、赋予更多实验政策和健全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1月17日,历经近10年的中澳自贸谈判终于圆满结束。中澳自贸协定意向书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最为全面的贸易协议,谈判共计22轮,协议内容包括关税减让、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投资领域开放等。中澳自贸协定意向书的签订,将对中澳双边贸易产生一系列影响,既包括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贸易扩大的静态效应,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等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融服务行业的资金支持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帮助很大。贵州省毕节市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着企业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在经营过程中供需匹配情况出现矛盾。针对毕节试验区金融和企业发展状况开展改革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证实试验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而制定出应对效果较好的资金政策,帮助微小企业经营最终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本文从毕节试验区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几点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毕节自成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与国内、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毕节试验区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因此,超越现存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的束缚,推进毕节试验区的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可从产业发展、借力协作、城镇化、科教兴区、生态立区等五个方面入手,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型区域.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因五十八项敏感事项而无法达成协定,而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内部对自贸协定的忧虑增加,巫统青年团尉团长、总理阿都拉的女婿凯里带头质疑,要政府不要“屈服”于美国的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