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户劳动力素质与农户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劳动力素质与农户经济行为分析姚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继1988年7月1日至1980年6月30日对江苏省吴县、河北省固安县、湖北省钟样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贵州望漠县的480个农村住户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户经济行为登记调查之后,于1991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近期的农户调研数据考察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必须从劳动力流失的消极作用和汇款的补偿作用两个方面解释.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从总值上看会因成员外出务工而减少,但这主要是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下降,农业收入并未受到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如果外出者是家庭的户主,农户的家庭经营就会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系统通过实行财务包干、开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形势越来越好。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1.9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94%,年平均递增11.6%;全员劳动生产率3582元,比1980年提高119%。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相似文献   

4.
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不仅包括传统定义年龄段内的劳动人口,还包括年龄段外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一重要资源的配置对农户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的现实界定及其特征分析,研究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对收入的影响,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的多部门配置有利于收入的增长,农业部门劳动人口占比、工商业部门劳动人口占比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而家庭部门劳动人口占比、需要照料人口占比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流转发展及特点:1996~2008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对此进行调研分析有助于把握目前农地流转的大概轮廓,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借助全国6省1200户在2000年和2009年两轮农地流转的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①中国1996~2008年间的农地流转发展趋势和时空差异。②中国农地流转的4个特征及其变迁:区域差异明显、流转多为口头合同、流转多发生在亲属之间、流转合同期限不固定或较短。③给出了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7.
农地配置与农村劳动力外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人实际观察出发,讨论了农地配置对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作用,本所讨论的农地配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农户土地禀赋的多少;2)农地分配的均等程度。本的两个理论假说义为:农户外出劳动力的数量同其土地禀赋之间存在一个U型的关系;一个村庄农地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就会有越多的劳动力外出。这两个假说由对湖南,贵州两省719个农户1993年住户调查资料的计量检验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8.
9.
长三角农户服务消费行为的变迁:1986-200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长三角地区的15村1986-2005年固定跟踪观察所得的农户样本资料对长三角农户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构成演变为生活类消费份额持续下降、服务消费份额快速上升.服务消费、保险消费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农户消费增长的新亮点,其中医疗与教育支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拉动农户服务消费支出上升的两大重要支柱;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风险的防范程度也相应增强,养老保险和生命保险是本地区农民选择的最主要的险种;旅游、交通、通讯消费也正在本地区农家生活消费支出中由一个不起眼的角色转向显著位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并采用中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贡献最大者则为农户迁移投资;城乡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康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促进农户人力资本存量积累和结构优化、突破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瓶颈,有助于促进城乡劳动力良性流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份、1354个农户、跨度1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对农户长期收入的影响以及性别比例的最优范围及其影响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增加对于收入边际影响有递减趋势,随着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加剧,男性劳动力的收入递减趋势加剧。未来性别失调问题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1996~1997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刘维新一、回顾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三年的调控、整顿,已从非理性发展,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的运作和理性开发;市场也开始走向健康、稳步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以下特征。⒈投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盲目性大为减少。1996...  相似文献   

13.
张恒  郭翔宇 《农村经济》2024,(2):125-134
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基于1882户农户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在不同情境下全程托管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结构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探求全程托管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的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农户自我经营,全程托管通过改变农户两部门劳动时间配置、家庭劳动力就业身份、畅通女性劳动力流动、稳定非农就业等,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进而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有效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全程托管增加非农部门劳动配置、减少农业部门劳动配置的效果稍弱于土地转出,但以土地转出为对照时,全程托管所增加的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大于减少的非农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使得相比于土地转出,全程托管同样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等方面,全程托管对土地流转可以进行初步替代。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全程托管形式的引导推广、做好托管“挤出”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适当延长服务链条、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家庭经营,作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如何保持家庭经营的内在功能,对把握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方向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关重大。家庭经营新认识——危机与思考几年来农村家庭经营实践,既是成功的尝试,又是变革的探索过程。作为一种经营形式,它目前正面临深刻的内在危机以及由此派生的外生压力的双重挑战。内在危机之一:对平均承包的否定。家庭经营以直接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使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得到了与“一大二公”体制下不同的组合。作为过渡时期的经营形式,家庭经营为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平均承包的家庭经营形式发展到现阶段,已由最初的效益递增变为效益递减,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也在日渐增长。平均承包的结果往往是,农民的经营不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是以避免风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进一步发挥家庭农场的经济功能,对于推动农垦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关系重大。 一、家庭农场的危机与思考 几年来家庭农场的实践,既是成功的尝试,又是变革的探索,作为一种经营形式,家庭农场目前面临着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家庭内部成员收入分享、风险共担的单一模型,以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的决策机制。并结合多主体建模方法,模拟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农户家庭如何在务工、务农及闲暇之间进行家庭劳动力配置,以实现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传统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忽略了城市生活成本、农户对风险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农村家庭内部劳动力配置的影响,最终导致相关的策略制定和行为分析偏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贫困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估计了农户的农业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估算了家庭成员的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本文以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为基础对劳动供给函数进行了估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决策与劳动供给决策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劳动供给具有家庭联合决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成立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确定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改革的步骤是: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原则加以规律。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户兼业行为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就大多数文献来说,都侧重于研究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若干宏观经济指标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深化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必要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因素作一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本文便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就业的不断深化,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关注金融市场,寻求财富积累的新途径。本文运用2019年山东省1140户农户调查数据,基于金融排斥视角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角度探究金融排斥在该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排斥在供需两端作用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户风险金融市场的参与广度(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与深度(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劳动力转移主要通过缓解需求端金融排斥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供给端金融排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就业时长能够强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正向影响;户主转移就业距离越远,农户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