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经济》2012,(3):38-40
目前,日本平均每25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全日本1.2亿人共有5万家便利店,便利店已经饱和。而中国有13亿人,以6000人需要一家便利店计,全中国需要开20万家便利店,理论上缺口巨大。中国的便利店市场,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以7-11、全家、罗森为代  相似文献   

2.
《远东经济画报》2006,(7):178-181
源于日本的全家便利,是全球第二大便利店品牌,仅次于美国的7-11便利公司。在上海便利市场已经饱和的当下,这家2004年7月进入上海的便利航母高歌猛进,掀起开店浪潮,并开始发展中国内地的加盟店业务。那么,此时加盟便利行业是否依然有利可图,同时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便利店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业态,新世纪一开始在中国的发展就显得轰轰烈烈,目前除了华联罗森已经在上海公开招募加盟者外,世界便利店的龙头——7—11集团也有意进入华东地区,种种迹象让人明显感受到各连锁便利集团在上海日趋加快的发展脚步。 由于政策原因,外国便利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以华联罗森为例,自1994年至今在上海仅有几十家店铺,远远不能支撑其庞大的前期费用。与华联罗森在中国缓慢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本土的连锁便利店在大步向前发展,它们将华联罗森在上海标准的便利店店铺作为学习的典范,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便利店,也学会了如何经营,而罗森的缓慢推进也为它们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可的便利就在这么一个市场空间巨大,前期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的条件下,早先抓住便利店业势,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有关上海可的便利店退出华南市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日前这条消息得到了公司总经理邱源昶的证实。此前,上海华联在京便利店由于巨亏,导致华联在北京的战略收缩和业态调整。而据了解,国内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百联集团也正在从东北三省撤出。  相似文献   

5.
封欣 《沪港经济》2004,(3):32-34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饮食生活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快捷、简单、美味和实惠的快餐需求日趋扩大.抢占上海市场已成了不少快餐巨头的“重中之重”。台湾统一超商在成功占领了台湾和日本市场之后.又投资2亿人民币.在上海建设一期新厂房,已于2003年底悄然完工。他们与上海三家主要便利店签订了合同,密布上海的近2000个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变化和消费升级背景下,各行各业面临转型发展。便利店是最接近消费者市场的零售业态,其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环境的零售新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整个便利店行业转型发展考虑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我国便利店的发展现状,针对零售4.0时代便利店的消费需求及痛点,提出未来便利店零售新模式的转型发展方向与策略,为我国便利店行业成功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春天刚刚来临,就传来上海华联超市挥师北上的消息: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首期投资5000万元,将以北京为中心,以大卖场、食品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齐头并进,开辟华北市场。  相似文献   

8.
背景资料1993年1月8日,香港先施(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南京东路开设了首家中外合资的百货公司--香港先施百货。由于经营状况差强人意,香港先施百货不得不于1999年从上海零售业市场全线退出。而后,先施百货一直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重返上海市场。2002年10月,香港先施百货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注册资金为500万元的先施地利百货连锁有限公司,并宣称要在上海开出400家便利店。然而事与愿违,在去年年底,传来了"先施地利"因持续亏损,不得不在上海全面歇业的消息。先施百货两度进军上海市场,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正付费通作为中国首家且目前唯一已建成的EBPP平台,其集合账单种类、交易规模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同行业中,亦处于先进水平对上海居民来说,付费通已不算陌生了。以前缴付电话、燃气、电力等费用都需要去邮局、便利店,经常要排队的,而现在通过付费通很方便地就"电子支付"了。这份方便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上海国资》专访了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池晓彬。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延长壳牌加油站便利店市场拓展的问题,对陕西重点市场消费者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延长壳牌市场活动效果、加油支付方式、便利店及润滑油消费行为及媒体接触习惯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延长壳牌加油站便利店营销策略针对性提出建议,包括增加品类,动态化管理;优化布局陈列;精简渠道环节,物流配送体系信息化,服务增值;网...  相似文献   

11.
贵刊上期报道了全球技术交易市场平台花落上海的消息,这对于上海产权市场建设来说是一个大事件。一方面是对上海产权市场提供的市场环境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给上海产权市场国际化带来了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3,(14):53-53
目前一种以小著称的业态悄然崛起,大有后来居上、与大型超市、百货店三分天下之势,这就是便利店。有消息称,日本公司家庭便利店第一大股东伊藤忠商社,2010年之前要在中国内地开设3000家便利店。国内一些超市巨头也不甘示弱,今后5年内,联华超市在全国将开办3200家便利店;华联超市到2005年也将在全国开设3200家便利店;农工商的好德便利计划2003年总数达到1000家。山西华宇集团则要投资4个亿进军北京便利店市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我国便利店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顾客价值曲线,提出了便利店今后的发展策略.我国便利店只有符合了顾客的价值要素,才能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零售业态.  相似文献   

14.
并购要闻     
《上海国资》2007,(3):96-96
7-11收购快客110家门店3月5日,广州便利店老大7一11透露,与上海快客便利店就收购其控股的广州快客便利公司100%的股权达成了协议,中旬收购程序完成后,7-11将一举收购110家广州快客店铺。2006年10月,7-11曾收购了可的在广州的8家自营店。  相似文献   

15.
蔡绪峰,1952年生,泰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正大7———ELEVEN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执行主席、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上海易初莲花购物中心、上海正大友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国围棋协会主席,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会长。  相似文献   

16.
联华超市创建于1991年5月.是上海首家以发展连销经营为特色的超市公司。经过13年的发展与实践,联华逐步形成了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等多元业态联动互补、组合推进的规模发展优势。联华连续多年稳坐中国零售业翘楚之席.成为现今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纵观联华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它的5次资本运作成为其成长壮大的主线。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在消费市场究竟有哪些生意可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丝亮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圈内圈外人士有什么好的点子、值得关注的信息提供给我们。也许这些点子,就能成为今年一些人小赚一笔的财富风向标,或许是经商之人转变经营思路、迈向通途的转折点。 一、便利店市场“钱”景诱人 便利店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业态,新的世纪一开始便利店的发展在中  相似文献   

18.
一、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近几年,上海超市、便利店迅猛发展。至1998年底,全市有连锁超市公司12家,门店1011个,营业面积44万平方米;大型货仓式超市20个,营业面积20万平方米;连锁便利公司21个,门店1050个,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1998年连锁超市、便利店销售152亿元,比上年增长50%,比1992年增长690倍,平均每年递增2倍。在超市、便利店总体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各超市、便利公司通过加盟、兼并、联合等种种方式,使企业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的普及率大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消费,大到家电商品小到生活用品,像顺丰“嘿客”这样的社区小店正以结合电商的全新运营模式成为电商的一匹黑马。这种O2O(线上到线下)模式便利店的出现给传统的便利店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本文将O2O模式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进行比较,以顺丰嘿客店为例,分析了目前社区O2O便利店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O2O类型便利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薇 《中国报道》2009,(8):66-66
如今,7-Eleven便利店正在全球金融的风暴中心——美国,利用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期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 美国已有将近5700家7-Eleven便利店,但就在5月份,7-Eleven公司对外公布的新扩张战略显示,今年它还将在美国增开200多家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