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经贸、文化合作之路,是新时期下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伟大战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的广东,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快构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格局.本文从广东省的对外开放历程入手,结合广东省独特的先天优势和后天积累,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广东构建新型开放经济体系的影响,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外交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是中国推动与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拥有巨大机遇,但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不容忽视,包括大国博弈与秩序之争带来的战略挑战、领土主权争端引发的现实风险、沿线地区及国家的内部风险等,都给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2014,(16):35-36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倡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2014年5月22日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蒋斌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并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  相似文献   

4.
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经贸格局战略调整的延伸和体现。深圳地理区位优越、市场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越条件。在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深圳应明确城市定位,形成自身比较优势;突破传统同质化发展路径,积极拓展差异化合作;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载体,探索以开放促制度创新的试点;以湾区经济为依托,构筑更高层次开放性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地理、历史、人文和经贸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产业政策不够系统完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市场认识不够,华侨华商助力作用仍需发挥等问题。广东省应加强政策引导,着力顶层设计,统筹发展规划,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推进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搭建方便贸易往来的合作平台,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导侨商参与建设,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0多年的海上丝路历史证明,中国主动开放海上贸易的时期,就会缔造经济的大繁荣;推行对外贸易限制,就往往导致闭关自守和经济衰落。21世纪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后,再次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时代呼唤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智慧。大因应国际新形势,我国对外开放正在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支点的新格局。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将带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贸、物流、能源、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有助于沿线国家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将给会展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发展机遇.本文着力探索广州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怎样以会展经济转型发展为契机,提升会展经济能级,实现广州会展国际化、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1、基本概念 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提出的.2013年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习主席在演讲中倡议: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湛江实现“五年崛起”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本文论述了湛江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和优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推动湛江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1.
日照港作为全国沿海第九、全球第12大港口,是日照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交往的重要途径。港口面朝大海、背靠陆地,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及沿途重要节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海门户。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体系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放  吕靖 《经济地理》2019,39(11):33-40
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关联维数等方法,揭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规律,对明确港口投资环境、规划港口布局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①沿线港口分布格局具有空间相关性,集装箱吞吐量差异逐渐缩小,空间格局呈现边缘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港口体系集装箱吞吐量重心由欧洲逐渐向亚洲转移,尤其向东亚和东南亚转移。②基于空间和时间距离的港口群间的关联性均逐渐增强,且时间关联性增强更明显,演化过程更复杂;港口群间时—空关联程度并不完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③总体上港口体系出现了层次化分布格局,且部分港口群内出现多枢纽或多门户港口;港口群间联系呈现网络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RCA指数、TCI指数、GL指数、BI指数和Thom&Mc-Dowell指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2009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中国与“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的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进出口结构失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商品结构集中度偏高,以食品和活动物类为主;区域结构不合理,东盟地区所占比重过高。同时,双方依据比较优势展开贸易,逐渐形成有明显互补性的、以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存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其中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的振兴之路,是亲和之路、互利共赢之路。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使之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依托。要高度重视福建省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核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后,各省市纷纷响应,力争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各省市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福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本课题研究,从福建在“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为什么福建能成为核心区,并提出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内空,为回答“核心区是什么、如何建设核心区、要建设什么样的核心区”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向晓梅 《新经济》2015,(4):28-3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晚上好!今天辞旧迎新,从事海洋工作的各路大军汇集到一起,畅谈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我想这也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一次重要的高峰论坛.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关于广东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国家经贸合作的新内涵与新模式.讲四个方面:第一,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特征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广东来说本质的意义是什么;第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古海上丝绸之路不同,新内涵是什么;第三,新模式、新方式;第四,一些配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与印度之间充满利益冲突和猜疑,边境问题悬而未决,中印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还不够完善,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发现中印之间的关系常常会陷入“囚徒困境”,为了破解此困境,使中印关系从乱象走向有序,需要中印之间增强互信合作,构建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打击国际恐怖组织,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18.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作业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渔区,契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方向,在能力和空间、制度框架、国际合作基础等方面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但远洋渔业发展也面临着整体布局缺乏、企业能力不足、管理和协调机制不完善、外部约束增强等挑战。国家应从战略定位、全球布局、战略支点、企业能力、管理和协调、两岸合作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前沿,统揽历史与未来,着眼全球格局,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大战略,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深邃,更有面向未来的时代抉择。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  相似文献   

20.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提出,福建又迎来了发展的难得机遇,这也将为福建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选择影响物流需求、物流支持因素等10个指标构建物流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9—2013年福建地区9个省份数据为样本,然后采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分析法将福建省9个市物流发展水平分为3个灰类,对其做相关评价.最后提出了针对福建9个市物流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