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典型模式主要有五种。这五种典型发展模式可给我国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欧阳国熠 《经济》2011,(11):70-71
丹麦房贷模式是在1795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火灾之后制定的,这场大火烧毁了哥本哈根四分之一的建筑物。为了迅速重建该城市,丹麦多位富豪组成了第一家丹麦抵押贷款联会,通过发行抵押债券帮助购房人进行融资,而债券的主要购买者  相似文献   

3.
丹麦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麦是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环境保护工作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介绍了农业高度发达的丹麦在农业环境保护中对农业废弃物,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同时就丹麦的生态税收政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丹麦人的环保意识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丹麦房贷模式是在1795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火灾”之后制定的,这场大火烧毁了哥本哈根四分之一的建筑物。为了迅速重建该城市,丹麦多位富豪组成了第一家丹麦抵押贷款联会,通过发行抵押债券帮助购房人进行融资,而债券的主要购买者正是这些联会发起人。当时所制定的抵押贷款机制是建立在合作社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丹麦模式采用的是全体抵押贷款发起人以平等地位共同参与且无需政府担保的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个观念丹麦的农业范畴包容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丹麦农业归口政府部门的全称为丹麦农业、渔业与食品部,“从地头到餐桌”是其管理范围的形象说法。实际上,丹麦农业的范围明确地涉入了一、二、三三个产业的概念范围。而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在农业产业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丹麦风机研究开发和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例如: ●在丹麦,参加集体风机安装(不是孤立的个人安装),对一个家庭来说,投资份额1993年比1991年就降低了33%。 ●丹麦风机发电的价格三年内降低了10%,1993年底平均为0.58克朗/千瓦小时。 ●1993年丹麦风机在国际市场的营业额为  相似文献   

7.
刘培英 《经济世界》2002,(12):64-65
提起丹麦,人们就会想到那是安徒生的故乡,想到主持修建宏大的中山纪念堂的丹麦人马易尔先生……丹麦地处北欧中心,国土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在信息技术、无线通信、食品和生命科学等四个领域有很强的优势,拥有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和优秀的建筑与设计人才。从1994年起,丹麦向中国提供用于发展项目的混合贷款。不论是中国的贷款使用单位还是丹麦的供应商,都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极受欢迎的融资方式。最近,笔者采访了丹麦驻华大使龙博深。大使知识渊博,他表示愿为中丹经贸合作做更多的事情。问:大使先生,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和丹麦的双边…  相似文献   

8.
丹麦除了近几年发现的北海油田之外,几乎没有可夸耀的自然资源。但丹麦人认为自己拥有一个很大的资源,即智力资源。他们发展智力资源,并利用智力资源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强丹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丹麦发展和利用智力资源的办法之一就是兴建和办好科学园。 丹麦科学园的兴建始于80年代末。如今,这个不到520万人口的国家已兴办了7个科学园。在许多科学园兴建的时候,当时政府的首相  相似文献   

9.
丹麦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丹麦人认为,丹麦最大的资源是“智力”资源。用他们自己的话讲,丹麦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搞科技进步和技术转让、产品出口,使自己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丹麦政府重视“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天,丹麦首相在新年致词中,提出丹麦要成为世界领先的IT国家,人人可以上网,人人有E-MAIL地址。这个讲话表明了丹麦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丹麦在许多IT领域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丹麦政府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是分不开的。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1994年丹麦政府推出了第一个信息化计划“信息社会2000”,提出了五项战略性措施,以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使丹麦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处于国际前列。从1994年推出“信息社会2000”计划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丹麦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丹麦公共研发机构专利技术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技术转移是公共研发机构进行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技术转移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欧盟国家之一,丹麦公共研发机构的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十分活跃。首先介绍了丹麦关于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公共研发机构的概况以及丹麦国家技术转移协会,并分析了丹麦技术转移中心的全职人员数量和知识背景情况;然后研究了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转移的具体情况,包括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有效的专利数量、专利许可协议数量、有效的专利许可数量和专利许可收入这6个方面;最后,指出了其对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Friis Arne Petersen)从事外交工作长达33年,曾任丹麦外交事务常务国务秘书和丹麦驻美国大使等要职,是位资深的外交家。同时,裴德盛大使亦是位学者型官员,一直担任哥本哈根大学和奥尔胡斯大学的政治学国际关系的校外考官,他还经常为丹麦各个大学以及美国的一些大学授课。今年是裴德盛大使的本命年,这位履历丰富的大使不同于一般政客给人以刻板严肃的印象,他如同那座融入了北京四合院元素的大使官邸,平易近人、大方质朴。  相似文献   

13.
丹麦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来说,丹麦是个生物医药强国,医药产品是丹麦最大的出口商品,人均出口居世界第四,医药行业是国家的一个支柱产业。20世纪丹麦共获得13个诺贝尔奖,其中获医学奖的科学家有5位。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近年来,丹麦特别注重创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首都哥本哈根地区和瑞典南部建设医药谷,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丹麦正与有关国家协调,配合欧盟东扩,将医药谷进一步扩展,建设沿波罗的海医药带,引起了各方注目。1.政府扶持,研发先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丹麦政府从20世纪7…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丹麦成功地抵御了SARS的侵袭,是欧洲少数几个没有出现SARS病例的国家之一。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丹麦的公共卫生保健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丹麦是一个小国,人口不过500余万,土地面积不过4万多平方公里,资源不多,内需有限,历史上长期以农业立国。然而,其人均国民收入近来连年均能跨身世界前5名之列,成为一个真正的富国。丹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仅“DanishDesign(丹麦设计)”的标记就可使产品市场价值提高约25%。小小丹麦,在国际市场上其风力发电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能过半、貂皮能占4成以上、猪肉能占2成以上。以上这些均得益于在最近几十年中丹麦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动和精品意识的培养。长期以来,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好象为丹麦这个国家本身打上了一个象征…  相似文献   

16.
丹麦的福利政策已经成为与市场经济、技术和社会可能协调发展的一个范例 ,与此同时 ,这一政策能够确保社会成员的高度平等 ,也使得社会福利政策能更好地关注儿童、老年人及卫生事业。这一政策同时能够确保丹麦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也能够确保丹麦经济的持续发展。《丹麦福利政策的历史》一文阐释了形成这一政策的关键原因是核心人物在制定这一政策方面所表现出的高度一致 ,即初期主要是工人、农民的意愿 ,但随后各主要党派对创造平等的生活水平作为目标都形成了政治共识。因此 ,与其它国家相比 ,丹麦的福利政策能够将占GDP比重较高的税…  相似文献   

17.
丹麦皇家剧场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剧场-机器”,具有独特的空间体验,体现了当前丹麦建筑设计中的新现代主义倾向。文章主要分析了剧院建筑的功能、形式特色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丹麦过去一直依赖进口能源。80年代中期在北海开采出石油和天然气以后,在某种程度上才改变了从国外进口能源的依赖性。1984年,丹麦国内生产的能量可以满足全国能耗的17%,到1985年,上升到23%。丹麦每年的能耗在750PJ左右,其中住房取暖约占总能耗的  相似文献   

19.
政策和措施丹麦政府对节能问题十分重视,其表现可以追溯到70年代石油危机前后。迄今为止,丹麦先后已有四个能源政策出台。与这些政策的具体落实相联系的则是一系列政治协议和立法。7O年代能源危机以后,丹麦于1976年出台了第一个能源战略《丹麦能源政策1976》,旨在增强丹麦应付能源危机的能力;1981年,第二个能源政策文件《能源别》推出,首次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因素,同时大幅调升了能源价格;1990年开始实施《能源2000)的能源政策,把能源产业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出将在2000年以前把SO。的排放量由1980年的水平上减…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丹麦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但其科技发展仍呈上升态势。年内丹麦发布了为期3年的“绿色研究”计划,重点推进气候变化、能源产业、环保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政策制订、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在大力加强与中国、欧盟、美国、印度等国合作的同时,本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有关机构可抓住金融危机扣气候变化的机遇,在低碳技术方面进一步强化与丹麦的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