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求冲击、二元结构与中国转型期结构性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引入二元结构变量,通过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缺口理论,分析二元结构矛盾下需求冲击影响价格波动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形成的产出缺口是驱动中国通货膨胀动态调整的重要力量;二元结构矛盾加剧了需求冲击的通胀压力。研究结论揭示了通货膨胀演进中呈现商品二元分化,地区差异等结构性特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通货膨胀呈明显的二元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业等大量应用新技术的部门价格波动平缓,与总体的价格指数变动相符,而以农业部门为代表的技术变迁缓慢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并带动整体价格波动引起通货膨胀。通过建立在技术变迁条件下工农业两部门产品价格出现二元分化的数理模型,并说明由于存在技术进步效应、国家控制力效应和缺口效应三个原因导致了中国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产品变化幅度不一样,呈现二元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结构变化的视角,对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传统的AR方法还是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方法估计,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在2000年之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弱,减弱的幅度在10%左右。除通货膨胀预期和外部汇率变化冲击因素的影响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加权经济增长率等经济结构变化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亦非常显著,其中,第二产业加权经济增长率的减缓对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减弱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一产业与通货膨胀持久性负相关,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将有利于弱化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 相似文献
4.
5.
始于2007年7月的物价上涨在经历了连续十四个月的持续攀升后,今年8月首次开始回落,经济下行的风险已超过了通胀的风险,宏观调控措施开始转向,虽然本轮通胀峰值已过,但认真总结本轮通胀的形成机理,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20世纪初期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之后存世长达百年之久,模式几经变迁,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20世纪以来二元经济模式发展的演变史实为基础,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三农视角对20世纪三种二元经济模式之成因、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种二元经济结构均导致城乡分化、三农衰败的共同结局,但在具体路径选择及影响程度等方面又有不同,具体表现为:(1)20世纪初期形成的市场诱发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城乡不平等贸易、资金市场性流动等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阶层与城乡严重分裂、社会失控的局面;(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制度约束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统购统销、户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刚性制度约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与农民收入的过度平均;(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复合型二元经济结构则由于制度刚性约束与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三农在城乡贸易、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劣势地位.文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的复合性质及其内卷化发展特征,为如何依靠市场驱动和制度改革来破解当前二元经济的困局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推进剂",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性产业。二元经济结构即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现代物流的专业化与社会化发展、"时空压缩"作用以及服务性行业特点决定了它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弱化中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元经济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群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116-119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令人担忧。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较为突出的因素。本文借助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及其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经济的过程就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差距依然严重,转换过程并不顺利。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仍处于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中国来说,消除工农和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的首要工作是从理论上搞清楚中国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据此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有的放矢的对策。该文从经典二元经济理论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出发,比较分析中国学者的观点,从理论上厘清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考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其演变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总结建国以来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绝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加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以尽快完成国民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是造成二元经济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入手,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现状和人力资本城乡差异,分析实现二元经济转化中人力资本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并提出解决人力资本城乡差异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所谓“二元经济结构”,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类型,即传统的落后经济与现代化经济并存。这种经济类型通常表现为现代化的积极因素进入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促使该地区旧的生活方式解体,并逐步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所替代的一个渐进的过程。二元经济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在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初期,主要依靠农业积累资金来发展现代工业;尔后又主要是依靠工业自身积累发展现代工业;最后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第二,二元经济结构主要是通过劳动密集型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发现,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对非农就业增加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非农就业的增长通过供求效应对通胀产生双向影响,这导致货币、通胀的简单对应关系在转型经济条件下难以有效成立,货币扩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而收紧货币抑制通胀的传导效率较低,并会抑制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换言之,货币政策尽管属于短期政策工具,然而转型期的货币供给却具有长期结构效应,针对短期的失衡有利于长期结构调整,而短期内有效的政策加剧了长期结构失衡这一困局,货币政策需要和长期结构转型政策建立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二元结构转换: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的矛盾,可供选择的途径,一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在加快存量调整时选择吸纳更多就业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产业组织模式,尤其是在提高产业的资本和技术进步相结合的产业组织模式,尤其是在提高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水平升级时,要充分考虑到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发展:一是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建立能允许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建立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并通过公共政策支持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增长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工农业之间的差别,实现城乡,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问题是,迄今为止的结构调整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目前我们面对的依然是二元结构转换滞后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在三大区域间表现出很强的差异刚性,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改革和科学发展。要缩小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既需要国家在整体上作出努力,还需要各区域从自身上下功夫,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转化,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国具有特殊的“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性、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二元性以及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应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环境的一体化,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二元市场结构: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二元市场结构范畴,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生产者和买方垄断的农产品二元市场,这个垄断的买方主要是政府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因而形成特殊的二元市场结构。这种特殊的二元市场结构严重阻碍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还放大农产品市场的波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尽量消除二元市场结构造成的农民不平等竞争地位,同时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尽快制定切实能保护农民权益的法规和农业保护措施,应对农业面临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