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者》2005,(5):24-25
<正>4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5年度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华为科技公司总裁任正非是入选“建设者和巨子”的唯一中国人。神秘低调,淡泊名利 1988年,任正非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建深圳华为, 2000年华为约值100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  相似文献   

2.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败多胜少、逐渐有胜”来形容华为的国际化之路,而他所采用的手段则可以用“农村包围城市”来概括。1996年,华为为和记电信提供了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从中获得了一些和国际企业合作的经验,这可以视为一次迈向海外市场的练兵。此后华为的眼光盯在了发展中国家: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4年后,在俄罗斯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2000年,华为大举进入亚洲市场,先后在印度、印尼、泰国、孟加拉、柬埔寨、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打开市场,成为亚洲最主要的GSM/CDMA…  相似文献   

3.
“打击华为”这并非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华为在国际市场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倍感威胁的思科终于举起武器。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从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攻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华为开始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4.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冰雪之旅”。1998年,华为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却不巧碰上了一场金融危机,俄罗斯整个电信业都停滞了。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不得不等待。用华为独联体地区部总裁李杰的话说,华为“由一匹狼变成了一头冬眠的北极熊”。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华为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告诉俄罗斯:“我们还在!”华为没有放弃。1999年,华为马不停蹄地开始组建当地营销队伍,培训后送往俄罗斯各个地区。在不断的拜访中,他们认识了一批运营商的管理层,了解和信任在频繁的沟通中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5.
压强战略已经成为华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新时代》2005年1月号在对中国企业跨国梦的探寻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就像1992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却敢投资1亿元研制新技术,在倾其所有之后,任正非竟冒险向大企业拆借利息高达30%的资金继续跟进。当时的任正非很清楚,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如果研发不成功,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结果,任正非没有从楼上跳下去,华为实现了通信核心技术方面的第一次突破。此后华为开始有力地抵抗了跨国企业的围攻,这被称为华为第一次“飞跃”。2005年,任正非和他率领的华为取得了国际化的丰硕成…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华为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华为的“轮流坐庄”,更多地被视为“过渡模式”谁会最终成为那个“真正的接班人”?答案,将在任正菲从华为彻底退出之前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华为在2018年初发起“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的公开讨论之后,任正非终于开始对人力资源部“动刀”了。在2018年7月华为总裁办的邮件中,任正非指出:华为现在的人力资源过于权利中心化,容易“指鹿为马”。华为未来的人资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体系和干部体系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要学就学真华为从〈华为基本法〉到华为基本做法》本书由“华为基本法”撰写组组长彭剑锋教授作序,“华为基本法”建设发起人谭长春博士深度剖析华为30年的管理精髓,客观还原了“真华为”作为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要素,对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特供     
《新远见》2006,(Z1)
上市华为财产公告自己“拧水”1月15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其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左右。“453亿人民币”的数字引来华为员工一阵错愕。不久前,华为在内部会议上宣布,华为2005年实际销售额突破86亿美元,也就是66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为279亿,海外翻了一番。然而“666亿元人民币”如何变成了“453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国企》2020,(10):84-85
我1990年加入华为,在华为的工号是“025号”,2000年时是以华为首任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的身份离幵华为的。我去华为时,华为只有二十多人,到我离开时,华为已经有2万多人了。我既是华为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创业家之勇     
《英才》2008,(8):12-12
按本月公布的年报上的销售额计算,华为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销售商。据说借助此次中国电信重组的机遇,华为有望改变“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尴尬格局,成为“中国创造”的领先者。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的2008年,华为逆势增长,国外销售收入增长50%,并顺势进入欧美等发达市场.这一年,华为也坐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宝座.据不久前发布的华为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183亿元,增幅约为135%.照此计算,华为已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相似文献   

13.
李占舟 《英才》2005,(10):83-83
通过安全软件来防止泄密不能得到绝对的保证。华为3名技术人员离职,造成1.8亿元损失。5月,缠斗近3年的“沪科案”落下帷幕: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判定3人共赔偿13万元,其中2主犯判处有期徒刑3年,1从犯判处有期徒刑2年。一波方平,一波又起。9月,华为诉“小华为”港湾网络侵犯其知识产权。港湾则称,一旦诉诸法律程序,对双方都有伤害。技术成为高科技企业重要竞争力的当下,研发人员急剧流动带来的商业泄密事件此起彼伏,“犹大”们游荡在公司的角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2日,原华为集团副总裁李一男在“出走”了六年之后重新回到华为,这着实令许多人深感意外。李一男曾是华为“最牛的人”,也是“一脚踢死牛”的主儿。1992年,李一男作为一名实习生出现在华为,当时他还只是华中理工大学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不过这个15岁就从湖南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年轻人,很早就显露出了技术上的天分。从李一男到华为的第一天起,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注意到了这个黑瘦的少年。认准了他的技术天才之后,李一男备受器重。李一男的升迁是火箭式的:两天升任工程师,两个星期升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任中央数据部副总经理,两…  相似文献   

15.
任正非 《企业文化》2001,(12):12-14
华为公司2000年销售总额22O亿元,列全国电子企业百强第三名,效益第一名。华为在全国的名气很大,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是令全体员工感到自豪和乐观的。但是华为老总任正非联想到的却是泰坦尼克号出航前的欢呼,他考虑更多的是居安思危。他在《华为的冬天》一文里深刻剖析了华为企业管理中的许多细节问题,他认为第一个细节都会成为酿成企业危机的因素。他很推崇“还能改进吗?还能改革吗?”的观点,他认为就是要抓企业管理中的每一块“短术板”。华为老总的危机感,管理企业的严细作风,当是企业管理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6.
馨渝 《中外管理》2005,(8):106-10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为3COM合资公司出现亏损,也许能让华为思考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任正非这位具有忧患意识的商业领袖,应能从中反思华为在成为全球性跨国公司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一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之一,凭借政策支持,许多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华为便是之一。华为作为5G技术的领头羊走在了同行前列,挺起了民族企业的脊梁,也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华为破茧之路华为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乃“中华有为”之意。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其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亿人口。华为站在时代风口抓住了时代机遇,即使美国多次向华为实施技术封锁,华为砥砺前进,从羔羊变为雄狮,从2G跟随者转变为5G的引领者,华为创立、成长与崛起的过程正是“自信自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华为局限     
冬天即将来临。 虽然过去一年中,华为的收入已到1000亿,成为中国为数寥寥的“千亿帝国”,放眼全球,亦雄踞全球五大电信设备商之列,庶几可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然拨去重重神圣光芒,我们发现,华为,已经是一个看不清前途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滋养了一代民企风起云涌,既有成功跻身世界五百强的明星企业,也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那么,成就中国“草根”脱胎嬗变的华为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正在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处标杆而为人见贤思齐.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华为赶超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短短二十几年,华为由深圳一家不知名的做代工产品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谈及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华为公司无论是从研发、 产品创新、 售后服务还是整个公司的运营,都已俨然成为国际化经营的典范.当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要求更多的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布局,本文主要对华为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探讨华为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