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山东寿光蔬菜生产概况、生产条件以及蔬菜质量安全的调查,探索寿光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供给侧"改革的对策。[方法]以典型调查和专家座谈为主要调查方式,以定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寿光蔬菜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蔬菜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出口量不断增加,贸易额逐年上升。蔬菜质量示范基地建设、蔬菜质量监管措施和农业新技术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寿光蔬菜产业仍存在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不利于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监管、区域品牌弱化趋势显现、农业投入品市场不够规范、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结论]推进蔬菜的"供给侧"改革,应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确保投入品安全;完善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为质量安全背书;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示范社,确保生产过程安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村经济》2011,(7):32-32
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泰州市农委于5月4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全面行动,对蔬菜生产企业进行自检自查,重点检查:1、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规程制定、落实情况;2、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规范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灵川县通过一系列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实施,蔬菜年复种面积达32.5万亩,年产蔬菜60.4万吨,近年蔬菜质量安全势态平稳,但由于气候、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全县的蔬菜质量安全。提出以农业措施、病虫综防、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保障全县蔬菜安全,推进蔬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灵川县通过一系列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实施,蔬菜年复种面积达32.5万亩,年产蔬菜60.4万吨,近年蔬菜质量安全势态平稳,但由于气候、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全县的蔬菜质量安全。提出以农业措施、病虫综防、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保障全县蔬菜安全,推进蔬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上海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配合下,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蔬菜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蔬菜产品抽检,推进品牌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确保了上海蔬菜食用菌质量安全,2005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起蔬菜质量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6.
政府监管与蔬菜质量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机关、生产供应层面、创业协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记者近日获悉,从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对蔬菜主产省去冬今春生产情况的调查来看,蔬菜种植除面积稳中有升、增收作用更加明显外,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得益于各地把无公害蔬菜基地创建活动引向深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城市,蔬菜消费量极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市民的蔬菜消费更注重健康、安全.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已对蔬菜生产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但由于蔬菜流通量大、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增加了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蔬菜质量安全风险上升.这些都对上海市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如何保障市民的蔬菜消费安全,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无公害蔬菜的涵义无公害蔬菜(Non-environmentpollutionvegetable)是指按照规定的环境条件,规定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质量达到产品质量标准的食用安全的蔬菜。是指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标准规定限量范围之内的商品蔬菜。可以按照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控制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在蔬菜中的残留量,确保无公害蔬菜的食用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国家农业部已经制定出了大部分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各省也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出了本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刘肃2日表示,中心将配合北京奥组委工作,协力确保奥运用菜安全。 据介绍,为全面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农业部于2001年起建立例行监测制度。自例行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共检测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样品12.5万个,获得有效数据110万个,并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以是否使用规定的农药、是否按间隔期使用农药和是否安全施用化肥三者联动作为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标志,通过引入心理行为特征变量和外部环境变量,考虑农户特征及其资源禀赋因素,建立了基于农户的蔬菜质量安全生产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户的认知态度、安全生产行为的预期目标收益以及安全生产行为的认知和自我控制等心理行为因素是农户蔬菜质量安全行为选择的内在动力因素,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价格是影响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选择的重要激励因素,同行影响、接受培训、行业环保压力响应与行业组织化程度等行业导向因素是影响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生产行为选择的行业促进因素,而种植面积和政策因素与其呈反向关系。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提高农户蔬菜生产行为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生活必可不少的反季蔬菜,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又影响到反季节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反季节蔬菜质量安全的信誉品属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家户分散经营模式,给生产者利用信息优势采取策略性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从而导致反季节蔬质量安全难以靠市场机制保障,必须建立有效的反季节蔬菜质量安全公共治理机制.通过保证农资质量、监控生产过程、提供农技服务以及新经营模式等,才能切实防控反季节蔬菜质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看望了我市蔬菜质量监督员何东,对南宁市的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给予了肯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解兰清 《农业经济》2005,(11):52-5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蔬菜品质特别是食用的安全质量成为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基本标准。提高蔬菜生产的无公害化、机械化、集约化、市场化、优质化程度已成为首要。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累计投入亿元建成的市级、区县级和基地企业3级农产品安全检测网已正式启动。从今年9月起,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率先实现联网跟踪质量检测,从而确保第一时间检测出生产基地和市场上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凡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将无法上市。其他肉类、水产品、蛋等农产品也将逐步实行联网检测,不合格产品不能上市。  相似文献   

16.
大棚蔬菜的生产满足了人们冬季购买新鲜蔬菜的需求,但在食品安全倍受关注的今天,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实施,确保人们买到放心菜。在大棚黄瓜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北京郊区菜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郊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优势与问题。为了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提高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政策建议如下:加强对菜贩和蔬菜批发市场的质量监管;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大众教育;加强对合作社管理者的财务监督,结合村委会的行政功能优势和企业的管理优势,规范发展村级蔬菜合作社;给予蔬菜企业利好政策,引导企业进入蔬菜产业;建立蔬菜市场供求信息平台;重视认证蔬菜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顾问》2010,(7):24-24
2010年6月2日,辽宁省沈阳市下发《关于实旖蔬菜产品准出制度意见的通知》,沈阳市将对所有进入市场的蔬菜实行产地证明、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凡在沈阳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的蔬菜,出售时,应由生产者出具产地证明和蔬菜质量合格证明。  相似文献   

19.
蔬菜生产的分散性、鲜活易腐性以及外部正效益性决定了蔬菜生产必须要处于一种"强力"的管理环境,才能保证其产品安全.在政府主导型的蔬菜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中,通过建立"基地、乡镇、县市"三级监测控制体系,对"农户(基地)生产、加工配送、市场流通"三个层面、一个链条进行全过程检测和监控,切实保障蔬菜安全生产的运行.通过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防止不安全蔬菜进入市场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通过市场追溯制度,对蔬菜经营各环节进行编码表示和信息采集,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蔬菜安全生产追溯平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基础上,基于当前我国蔬菜行业组织发育程度、消费特点等,系统地分析了现行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及内外约束条件,依据交易费用和合约经济学等理论,提出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是现阶段建设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最有效途径的理论构想。为进一步探索该构想的实施机制,本文从蔬菜批发市场供货商和相关政府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视觉,对当前蔬菜批发市场环节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现状、困难等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完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