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工业是西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工业相比,总体上看,西部轻工业发育不足,产值比率低,技术水平差,市场占有率低。要改变西部轻工业发展的滞后状态,必须矫正决策思路,实现投资安排从偏重型向偏轻型的转变,重新建立轻重均衡、协同密切、有效运行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轻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西部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新形势下寻求切合实际的西部轻工业振兴之路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反思我国传统的轻工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轻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西部轻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设西部轻工业增长极必须面向沿边境外市场,发展外向型轻工行业;必须同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进行;必须选准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必须使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相结合。这是四项基本原则。在遵循这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解决好轻工业发展中的生产要素积累与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目前必须结合国际协内形势,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客观现实,尽快调整原来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2中确定的发展战略。过去确定的过分依赖重工业的发展思路难以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在轻、重并举的前提下恬度优先发以工业,并以发展贸易为前提,以轻工业的先导主业,借助内外两大市场,实现双向经济环流。为有效实施双向经济环流战略,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在2000-2010年间加快西部轻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本文从研究制约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因素入手,寻找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生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福建省应该在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区域政策调整的背景下,重视审视第二扇面的内联作用,重组东西部分工合作关系,实现与西部大开发的链接。建议从低到高有几种合作类型:资源加工型、市场开拓型、技术合作型和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西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九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逐步实现九个转变,即由农村农业主导型发展战略向工业主导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转变;由资源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内向型工业化向外向型工业化转变;由采矿重工业型模式向轻工业型模式转变:由“一刀切”、“遍地开花”发展模式向“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模式转变;由依赖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向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转变;由污染工业向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工业转变;由传统工业化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轻型门式刚架作为一种跨度大、用钢量低、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综合造影低和适用范围广的轻钢结构形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轻工业厂房、仓库、交易所、匍市、候车厅、体育馆等各类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依然保持着极强削生命力和强劲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轻工业生产的影响 1.轻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例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进入了高质量和多样化阶段,人们对家电、住宅、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增加,导致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原有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在世界经济中,从1950-2000年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42%下降到31%,相应地,重工业的比重由58%上升到69%。预计本世纪初,轻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期望SBM模型,文章对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6年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格局、城市类型、效率损失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总体不高,波动下降后有所回升,区域效率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态势,东北效率提升最大且提升单元具有“低投入、低产出和低污染”特点;效率沿河北至广东一线具有明显“凹陷”特征,区域内部效率变动较大。(2)环境污染、资源和资本冗余是各区域效率损失的主因,消费、财政收入和GDP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效率损失的重要期望产出因子。(3)效率领先型、协调发展型、效率突破型和绿色增长型城市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改善的推动力量,绿色下降型、黄色增长型和黄色下降型城市的效率则亟需改善。(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政府干预、环境规制和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城市环境效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