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体制转轨与发展阶段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扩大就业的难度日益增大。必须以扩大就业为主要目标,从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改革的选择上多管齐下,长期努力,以缓解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当前就业矛盾加剧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竞争加剧、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加快,而这四个方面对就业的影响都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就业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加快“三化”建设进程,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双赢”目标。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支撑,也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从我国就业发展的长期走势来看,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如果就…  相似文献   

4.
徐守盛 《发展》2004,(8):2-2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作出了周密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社会多方面大力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我省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大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一部分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当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欠发达,就业压力大始终是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随着"两抓两放"重大举措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还将有一些职工下岗分流,甚至失业.加之社会其他方面的就业压力也很大,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形势是非常严峻和紧迫的.为此,我们必须从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5.
<正> 进入新世纪来,美国经济衰退,企业面临着裁员与再就业的双重压力。然而,美国不少有为企业主动担负起吸纳就业与再就业的重担,分散社会责任,在参与社会就业难题解决的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自身发展。一、追寻"公司社会",确立解决社会问题是企业永续发展动力的理念企业化解就业与再就业矛盾,重要的是树立起"社会责任观",时刻看到和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背景看,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创造就业已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面临像我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比较充分而稳定的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各级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着手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去年召开的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从进一步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到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框架基本形成。显然,“就业优先”已从号召性的语言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计划。而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逐步缓解就业问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7.
宋希武 《魅力中国》2010,(29):209-20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环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如何有效解决高校就业严厉,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业型就业教育是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创业型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创业型就业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和智能开发,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就业问题直接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研究就业潜力、开拓就业领域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在企业调查总队对2262家企业和244个街道(社区)进行的《就业潜力专项调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多方面情况就就业现状及就业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作为残疾人权益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残保金政策建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制度体系有效健全完善,各项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加强,但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就业形势的变化,作为残疾人数量相对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的省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如何实现“有效的征”和“有效的用”,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文针对目前大擎生就业现状,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一是靠市场推动;一是离不开政府推动,即政府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制度环境,改革就业制度,从政策层面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教育等因素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发展乡村经济,拓宽就业空间;政策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改进就业模式;将中小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现阶段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不仅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将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党和政府关于“三农”的问题各项政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一定能带来就业的高增长.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一般会带来就业弹性系数的下降.“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还面临着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峰叠加”局面,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在分析经济结构对就业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内蒙古近年来高增长下低就业的结构性因素变动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她提出了选一步扩大我区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家高校就业改革后,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也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全国高等教育招生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环境也变得更加的复杂。虽然农科类大学对人才的培养随着形势和社会发展不断调整,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深度的培养,农科人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依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我们需多管齐下,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各方的齐心协力,来破解就业难题. 一、准确把脉劳动就业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丰市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工作的任务较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劳动就业问题探讨刘培文,慕文军(内蒙古电子研究所)(内蒙古党委政研室)一、就业工作的基本经验1980年初,我区城镇青年待业率达到15%。创造了全国解放以来从未有“过的高记录,超过当时全国平均数的3倍,超出国际标准预警线(6%)的1.5倍。各级政...  相似文献   

18.
灵活就业——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总体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尖锐、一般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 ,采取社区劳动组织就业、用人单位灵活就业、自主就业等形式 ,在劳动关系、社保关系、劳动报酬、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采用相应规定 ,在劳动保障、税收、办证、收费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 ,以大力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解决好高校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就业问题既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也是关系每个毕业生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政府、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新疆大力实施扩大就业工程,进一步完善就业惠民举措,强化就业政策落实,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就业,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乡就业目标进展顺利。与此同时,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为此,应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推动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精准施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职业培训与就业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