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辉 《技术经济》2003,22(1):19-20
一、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1、土地产权界定不清 ,主体不明确 ,集体所有权被虚化。《宪法》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但是对于农村土地 ,哪些是国家的 ,哪些是集体的 ,并没有明确规定 ,而且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主体也不明确。《民法通则》将产权主体赋予了行政村 ,而《土地管理法》将产权主体赋予了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农业部的抽样调查显示 ,实践中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 ,各地差异很大。除中央政府之外 ,各级行政组织都对地权进行了不同…  相似文献   

2.
王化宇 《经济问题》1989,(12):101-102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耕地在逐年减少,发展后劲又明显不足,农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生产再上一个台阶,除了调整粮价、增加投入和技术进步外,由改革土地分配使用制度入手,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也是一条重要的出路。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分配、使用方式对农村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认为,将农村耕地明确划分为口粮田、公粮田和机动田,并分别采取不同方式来经营、管理,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建军  王凯伦 《经济纵横》1993,(12):53-55,62
<正>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历次农村重大经济社会变革的基础与核心。取得举世瞩目成果的农村改革,正是通过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的产出率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管理和使用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现。突出的问题有:(1) 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的模糊化,导致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土地肥力受损,水利设施老化现象十分普遍;(2) 农户通过家庭承包获得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尚不稳定,承包的时效性还缺乏制度保证,因此农民对耕地缺乏长期投资的热情;(3) 部分地方土地的经营规模细碎狭小,妨碍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土地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6.
7.
8.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初探王凯伦,王建军,赵凤春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培育市场主体,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创造了基础条件。但建立...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农村问题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影响深远;特别是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更是开启了我国改革先河。展望农村未来土地制度的发展,走农村专业合作化之路应是中国农村未来土地制度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首先推导合乎自然法则的土地产权理论,即"土地原理".然后在对近现代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转移过程进行回顾的前提下,按照已推导的土地原理,对近现代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是否符合土地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完善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4.
从资源集中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转向经济激励功能和(市场)主体培育功能,进而转向资源配置功能,这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经济功能的演变路径,它反映了不同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基于制度匹配观点的分析表明:(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其实需要不同的制度匹配;(2)未来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必须联动进行。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未能对农村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固有的利益机制对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形成的路径依赖 ,而农村的制度环境、产权制度以及组织制度又是其利益机制形成的客观条件。摆脱路径依赖 ,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是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强金融深化、增大制度创新供给 ,注意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方式的渐进性和历史继承性 ,加强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创新 ,明确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方向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机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制度安排的成功与否,关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其意义不言而喻。当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带来了极大的绩效,但始终存在缺陷。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不仅涉及土地的绩效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也牵涉到制度变迁的路径问题,需谨慎入手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人民公社制度是1984年被废除的,真正试行村民自治条例从1987年开始。从那时至今,已近14年了,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1998年经修订的村民自治条例,不仅在人大常委会经过了三审制度,而且在全国各大报上刊登出来,广泛征求人民的意见。这样,这个制度从规章本身的修改来看,是慎重和成熟的,所以限得的成效就比较明显。但从村民自治自身来看,仍存在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农村土地租赁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地改革实践的启示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承包被认为是农业经营体制的一种“搞活”。所谓“联产承包”,即农民必须保证产量,保证上缴“公粮”(可视为“实物租金”),只是不再由集体组织生产、分配产品,而是由农民自己组织生产,分配时“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归自己”。这从租佃模式上看,是一个产量相对确定、信息完备、基本不存在经营风险的固定租金契约,即在产量相对确定的情形下,土地承包方向发包方交纳固定数额的租金。这种固定租金契约模式的家庭联产…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有其相应的路径约束。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在不同阶段面临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路径约束。土改及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既是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替代性要素下对土地的依赖,也是我们党革命的政治目标。土地集体所有制及农业集体化生产模式的确立,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工业化战略目标。超越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体化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框架内对集体化生产模式的制度创新,而城乡二元制度的制度约束,要求按农村家庭人口数量平均分配土地。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回顾,旨在全面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实际的土地制度,其历史经验有:土地制度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尤为如此;土地制度的变迁,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要使制度内的农民受益,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土地制度的一波三折,其核心在于界定土地的产权,而关键是公有还是私有的矛盾。政府在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中,担负重要的角色。新的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应当在充分考虑中国农村国情的基础上,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