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如何运用产业承接模式进行有效承接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模式内涵、特点等进行现实考察研究,以期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区域间产业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产业转移及承接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及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注入、技术溢出、产业联动及观念更新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污染转移、土地匮乏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中的风险并找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生态困境。其中,既有产业转移规律所致的客观原因,也有西部地区生态意识缺失的主观原因。因此,必须从国家层面统筹管理国内产业转移,同时西部地区要做好生态规划,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和完善技术承接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中部各省加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繁重,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南 《经济改革》2009,(10):41-42
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要继续向西部倾斜。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开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相似文献   

6.
<正>积极推动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优化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产业转移就成为中央写入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产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当前的一种趋势,从历史的经验看,每一次产业转移都实现了承接地经济起飞的神话。湖南作为中部省份之一,被列入了此次产业了转移的重要承接区域。本文从分析了近年来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阐述了承接产业转移为湖南带来的正效应,如要素注入、产业集群发展、技术溢出与产业关联带动、社会和谐、财税与就业扩大等,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永州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注重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才能避免承接产业转移的盲目性,增强永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困境寻源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嗣明  童欢  徐慧 《经济评论》2007,148(6):133-139
依据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现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自然转移,但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制度、市场等环境差距悬殊,致使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力量小于制约力量,因而这种转移目前还不可能大规模地自然演进。为此,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是:顺应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继续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整体实力,也使国家有条件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也要依靠发展旅游业等其他途径大力发展自身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间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我国不仅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且由于国内发展差异巨大,在我国还出现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是决定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因素,而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则使得政府成为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一个特殊因素。据此,预计我国产业转移将呈现如下趋势: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制造业则仍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而东部地区政府阻止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等相关政策,是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相似文献   

11.
股利政策稳定性对股票长期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太华  郭强 《技术经济》2010,29(1):82-86
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分红次数多于5次的股票为样本,以分红波动分组,采用日历时间回归方法研究了股利政策稳定性对股票长期收益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比较股利政策的影响,修正了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分红股票相对于不分红股票存在超额收益,高股利股票较低股利股票有较高的超额收益。据此提出如下建议:监管机构应出台更为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使股利支付趋于稳定,从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经济、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在证券经纪业务中,证券电子商务平台能为投资者提供国际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证券板块分析、证券静态动态分析等方面服务;能够以每日国内外经济信息、证券行情、证券代理买卖、投资咨询、服务对象的辅助决策分析等方式为投资者服务,证券电子商务促进证券经纪业务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增加企业的业务量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再论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理论所不同的经济规律,分析了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理论的逻辑关系,提出应该建立专门研究网络经济的网络经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代表国际化程度,建立了企业创新产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知识生产函数,并利用全国30个省(市)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化是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国际化中获益;国际化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企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对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数量经济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测算2010年亚运会给广州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及建筑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进口对我国乳品产业安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聚国  刘艺卓 《技术经济》2010,29(2):60-63,102
本文构建了评估我国乳品产业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从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和产业成长性这三个方面,就乳品进口对我国乳品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乳品生产不具有竞争力,乳业进口依存度较高,产业控制力较弱,乳业的成长空间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乳品竞争力、有效利用关税措施调节进口、采取非关税措施保护我国乳品产业、不再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和扩大乳品内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城市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导方向,也是地铁建设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大规模地铁建设需要对成本管控行为的机理、规律有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基于激励视角,识别了我国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激励因素,运用计算实验方法建立模型,设计实验情景,设置实验参数,研究了激励因素对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工作、回报、管理因素对地铁工程成本管控行为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具有调节作用,工作因素具有推动作用,回报因素具有促进作用,管理因素具有引领作用。实验结果可为地铁工程成本管控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3—2010年期间"治理"被学者们所赋予的各种定义,采用文本分析法,分别对治理的主体、途径、目标和视角进行聚类分析,进而揭示治理概念的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治理主体至少包括治理者和被治理者两类主体;治理途径主要有"规则"、"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指导和控制"、"合作和协调"4类;治理目标可被聚类为"协调行动,实现良好秩序","增进社会福利,实现公共利益","规制权力执行,维护法律制度","产生明晰结构,实现可问责性"4个方面;界定治理概念的视角有过程和活动,且两种视角出现的频率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