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后利润分配第一顺序项目的会计处理应予明确陈义波新实行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很显然,这项分配内容是税后利润分配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企业被没收财务失支付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帐务处理”的探讨辽河油田石化总厂审计科万金《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被没收财务损失支付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应由企业税后利润承担。但我们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发现,一般企业都是将其列作营业外支出中的违约科自,或者将其...  相似文献   

3.
账务处理罚款支出的小议内江财贸学校严鹏飞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新的企业财会制度实施以后,对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没收财物的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以下简称罚款支出)的帐务处理,不少财会人员曾一度认为应编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银...  相似文献   

4.
亏损企业的纳税调整额亦应缴税王军江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年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业务招待费和计税工资超支部分,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种税收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及非公益、救济...  相似文献   

5.
捐赠、滞纳金、罚款和没收的财物怎样作帐?温晓明我国传统会计中对没收财物,各种罚款、滞纳金、赔偿金、违约金、罚息和赞助与捐赠财物等支出的帐务处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有的作营业外支出、有的在福利基金中列支,有的在企业基金中列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这些支...  相似文献   

6.
公益金不宜纳入盈余公积中核算和反映丁桂林现行各行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企业要将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并人“盈余公积”科目中核算.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例,其第131号科目“盈余公积”的说明中就是这样规定的:“企业提取的公益金,在本科目内设置明细科目核...  相似文献   

7.
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之后,企业的会计人员如何正确计算所得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之差异及其帐务处理。一、会计利润及应税所得额的概念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或费用)和其他耗费之后的净收入;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的项目后的余额。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计算的利润总额往往同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等。一是由于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其收支口径不同,如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无形资产的摊销;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赞助支出等。这些支出可以列为企业营业收入的减项,但不可以作为应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二是有一些收入、费用项目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口径虽然一致,但由于确认的时间不同,而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不一致。如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上和税法上的规定往往不同。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纳税申报时需要对会计利润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述为:  相似文献   

8.
企业执行现行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解答财政部(94)财会字第31号最近,一些地区、部门及企业反映,在现行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有些会计处理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1.企业支付滞纳全、罚款和违约全等,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支付的各种滞纳金、...  相似文献   

9.
一、“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设置财政部1994年6月29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行业会计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规定在损益类科目中单独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减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增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这样,与修改前的行业会计…  相似文献   

10.
一、罚没支出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项罚款、违约金、滞纳金列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以及被没收的财产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应进行纳税调整。二、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费用支出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种借款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以下简称《股份会计制度》 ),关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务处理的规定,尚欠妥当。笔者认为,应当贯彻执行分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为宜。   《股份会计制度》和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业务的发生,其账务处理规定是相同的,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都是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都是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有关科目。但是,对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的结转,其账务…  相似文献   

12.
《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第六十一条和《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十九条都规定了金融机构缴纳的罚款和被没收的违法所得,不得列入该金融机构的成本和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在未分配利润中列支。那么为什么罚款和被没收的违法所得不能列入金融机构的成本和费用呢? 企业成本是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费用是为生产经营商品和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除此之外的任何支出,均不得列入成本和费用。罚款和被没收的违法所得,是由于被处罚者的故意或者过失,构成违法行为,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3.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行业会计制度(以下统称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股权投资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短期股权投资(股票)购人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4.
各行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使用说明均未涉及税金问题。企业转让不动产,其核算内容,按照有关规定,借方应反映计算缴纳的应交营业税、应交土地增值税。出售设备等固定资产,应涉及应交增值税的业务处理。由于增值税系价外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并不反映应交增值税,然而目前多数企业却忽略了增值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八)个项目免征增值税,其中第(八)项是:“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第26号文件“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5.
小企业“前年度损益调整的核算与“企业会计制度”原规定不同,针对小企业的特点.《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本科目仅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涉及的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等事项。并规定该科目余额直接转入“利润分配”的有关明细科目.不再作为利润表事项列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有差别.所以会引起企业的会计利润与计税利润差异.除了涉及到报告年度销售退回等事项引起的损益调整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吴辉 《会计之友》2005,(8):25-26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在我国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中核算内容和方法不尽相同。虽然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但目前部分企业仍在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二者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现在的利润表中已不再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一些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财务人员在遇到需要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时不知如何处理。本文拟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新旧核算内容,以及在现行制度下该科目的主要核算事项作简要说明,以期能帮助加深对该科目核算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表结法”核算利润詹怿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一律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核算。期末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其中将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法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所得税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则要求小企业一律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核算,而且不确认递延税款,不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这就直接影响到小企业受赠资产的核算方法,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要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在接受捐赠时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  相似文献   

19.
对出借包装物没收押金会计处理的探讨卢新国1994年7月6日,财政部会计司(94)财会字第31号文“关于印发《企业执行现行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规定:“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因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而没收的部分,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简...  相似文献   

20.
存出包装物押金损失的处理方法吴明烨存出包装物押金,按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存出包装物押金较多的企业,也可以增设“存出保证金”科目核算。存出包装物押金由于毁坏、短少或逾期,无法收回押金时,目前不少企业均以“坏帐损失”处理,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