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旅游是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嵊泗列岛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境内岛屿林立,岩礁棋布,具有礁美、滩佳、石奇、崖险的特色。本文以嵊泗列岛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嵊泗列岛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提出嵊泗列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和开发建议。以推动嵊泗列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具有丰富、优越、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和景观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潜力巨大但由于存在季节性的劣势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使许多森林资源优势没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发展吉林森林旅游业,应从吉林省森林旅游业优劣分析入手,强化森林旅游宣传,推进森林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建设,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现存潜力,拓展市场需求,追求效益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旅游发展方向之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合理开发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考虑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开发条件与发展潜力、协调度开发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旅游价值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评价子系统、开发潜力评价子系统、开发协调度子系统4个方面的内容。张家界作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文章以张家界市12个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为例,基于专家调查的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主观经验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对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春梅  樊磊 《北方经贸》2003,(1):114-115
黑龙江省有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相对垄断地位的特色资源 ,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在分析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在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 ,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和漂流旅游。提出黑龙江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全、品位高、垄断性强,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是旅游资源大省和富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深度挖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是青海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品位较高,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也独具特色,旅游资源结构较合理。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体验式、参与式旅游增长迅速,探险、探秘、探幽旅游发展前途广阔,休闲度假旅游正在兴起,文化旅游潜力巨大,生态旅游渐成热线。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要求极为严格的行业,建立和推行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切实转变过度消耗资源、不断恶化环境的传统旅游方式。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辽阔的大草原及草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垄断性旅游产品。然而,随着内蒙古旅游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旅游区的环境污染、生态和旅游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求最佳的旅游方式和旅游发展模式,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休闲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红色旅游资源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深度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组合创新休闲旅游资源;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发展的最新理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实践和运行方式.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此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成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同样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和内在精神所在.文章指出,推广生态旅游,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统一,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云南要实现"二次创业"目标,发展生态旅游是关键。云南区位独特,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品位很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本文依据对旅游资源分类评价的国家标准对云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了云南六大片区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江西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境内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农村生态旅游已成为江西的一种主流旅游形式。在保护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对江西农村生态旅游进行合理的定位开发,以利于江西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9,(12)
绿色生态旅游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被大众称之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甚至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与实现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生态旅游对现阶段的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以及如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生态旅游的隐形内涵、绿色生态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延边森林绿色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优化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海南省作为旅游经济大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在保持传统旅游项目活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项目,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为动力,使旅游业作为绿色经济的先锋,持续而有效地拉动海南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总结阐述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而提出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海南生态旅游结合是现阶段海南旅游业突围的重要策略,以期使海南旅游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阳市的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生态景观为主,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提升信阳市的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在信阳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通过SWOT分析,信阳市发展生态旅游业具有自然基础得天独厚、城市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备等优势,也有生态旅游产品区域发展不均衡、景区知名度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水平低等劣势。面临行业竞争及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挑战,信阳市应利用中部崛起战略所带来的机遇,采取大力发展在线旅游、以城市旅游的发展带动生态旅游的繁荣、发展以茶叶为主导的生态有机游、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对策,促进信阳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吕德 《商》2013,(16):264-264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生力量,打开了我国旅游业的新局面,带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人口大国,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范围广这些都为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资源的含义和基本内涵出发,介绍了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别划分,同时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和注意一些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正是近20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旅游业的一个分支。虽然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生态旅游业拥有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基础,但与生态旅游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7.
回归大自然,到大森林里去,享受大自然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人们休闲的新时尚,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也是林区建设和发展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业在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城市,以其独特的雾凇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陨石旅游资源等构成的旅游资源体系,在全国独具特色和吸引力。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旅游活动的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随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模式仍然没有实现。为促进吉林市文明旅游形象的进一步加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启用在校大学生进景区服务,增加生态旅游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陆杉  姚欣 《北方经贸》2005,(9):63-65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湘西旅游业要把旅游开发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保护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对湘西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在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湘西旅游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讲求创新;湘西旅游要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商品应精心设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所具备的就业带动作用和经济乘数效应是其他行业所不可比拟的,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我国西部各地历来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的旅游业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本文根据西部的具体情况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深厚的人文气息,借鉴国外发展生态旅游的经验模式,具体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